新华国际时评:中国入世全球红利不容恶意涂黑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题:中国入世全球红利不容恶意涂黑

新华社记者傅云威

中国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周年之际,国际上少数造谣污蔑之词聒噪不已。此前就有美国媒体称,中国入世给美国部分地区和某些产业的工人带来持久性损害,“这些伤害现在仍未恢复”云云。此类聒噪,贻笑大方。

一面长期享受中国入世红利,一面责难中国占了便宜,美方某些智库和政客“得了便宜卖乖”的嘴脸令人作呕。美国少数人恶意涂黑中国入世红利做法用心险恶,手法与他们在其他领域抹黑中国如出一辙。

与美国某些人鼓吹的“逆差外因论”“美国吃亏论”等荒唐论调相反,国际主流经济学界认为,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产业外移以及失业问题源于美国消费过度、投资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与中国入世并无必然联系。

“全球化时代,即便中国不入世,美国也不可能逆转产业外移趋势,不可能改变美国与上百个国家存在贸易逆差的事实,”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说,“这是美国企业的自主选择,是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

正如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所言,美国公司跟中国做生意,并非是受胁迫,而是出于商业诉求,“将美国公司描绘成中国压力的受害者非常奇怪”。

强迫不成生意。WTO框架下,国际商业合作基于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中国入世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西方国家,绝对不是像有的人鼓噪的那样“吃了亏”,反而是受益匪浅。

2018年5月4日,用无人机拍摄的青岛港前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仅以美国为例,在双边贸易层面,过去20年,高性价比的中国商品和服务,带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巨大实惠,帮助美国经济缓解通胀压力。牛津研究院估计,美国自中国进口低价商品在2015年帮助美国降低消费物价水平1%至1.5%。美国运输、批发和零售行业得益于中美贸易,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同样获利颇丰。此外,中国需求还直接造福美国就业市场。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8年10年间,美国对华出口支撑了超过11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

直接投资方面,中国入世以来,大量美国公司加速在华布局,为股东赚取丰厚利润;同时,更多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兴业,为美国创造大量就业。仅2017年,美资企业在华年销售收入就达7000亿美元,利润超过500亿美元;97%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在中国市场盈利。美国中国总商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成员企业在美投资超过1230亿美元,在美直接雇用约22万名员工,间接支持美国各地超过100万个就业岗位。

资本市场上,受益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和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中国资产成为美国投资者追逐的目标,中国资本为美企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纽约时报》网站不久前刊登文章说,一些华尔街知名投资机构认为,中国的投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乐观”。文章援引美国晨星公司的数据说,截至2021年8月底,以中国为主要投资目的地的美国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所持净资产总额较一年前增长130亿美元,至430亿美元,同比增幅达43%。

在财政领域,中国长期持有巨额美债,中国从对美贸易中赚取的顺差,实际上又源源不断回流到美国,帮助压低美融资成本,缓解其财政困境,利好美国经济在危机后复苏反弹。这一点,白宫应该非常清楚。

不容否认,美国从中国入世这场盛宴中,赚得了一大块蛋糕。如果美国某些特定群体,最终未能分得足够实惠,甚至境遇今不如昔,也应归咎于美国国内再分配之失,与中方无涉。

客观而言,中国入世也有不小代价:在满足美国市场需求过程中,中国某些地区付出过较高环境成本;一些弱质行业和企业不敌美国同行竞争,被迫转型乃至歇业……对此,中方没有诿过于人,而是锐意推动改革,壮士断腕促转型。依照美方的逻辑,中国岂不要把这些账,都算到美国头上?

自己生了病,偏要人吃药。美国这个老毛病,必须改一改。

对美国而言,当务之急是检讨自身内政外交之失、贫富悬殊之弊、社会撕裂之祸,拿出管用的改革举措,而不是诿过于人,搞零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