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钳住“致富经”

云上潜江报道 “金秋菊黄蟹正肥,持螯饮酒滋筋髓”。眼下,正是大闸蟹的上黄期,在总口管理区南东泓办事处4队,大闸蟹养殖产业初具规模,在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也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走进大闸蟹养殖基地,养殖户余金志和张俊杰两人乘坐小船来到蟹塘中央,他们一人负责划船,一人负责收网,十几分钟不到,已经收获了五六十斤大闸蟹。

“吃过我们大闸蟹的朋友、顾客都知道品质比较好,所以回头客也多。”看着网里精神抖擞的大闸蟹,余金志自信地说。

农场养大闸蟹,如何保证质量?

“有水源、有技术,养出来的螃蟹品质不会差。”余金志向记者介绍,优质的“住房条件”是大闸蟹“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足够的活动空间、良性的水体循环、舒适的自然环境以及科学的养殖技术缺一不可。

“但这都是在把好种源关的前提下。”2004年,余金志初涉螃蟹养殖,因选苗经验不足,蟹苗转活率低,且没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导致形成“高价买蟹苗,低价卖成蟹”的局面,养蟹收益也持续低迷。“发展新的养殖产业碰壁在所难免,重拾信心,对症下药就能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余金志告诉记者,选好种源,精心养殖是关键。

余金志和朋友近200亩蟹塘里的水草都是经过严格选种、配比后投入,这为大闸蟹生长提供了良好的饮食条件。“和我们人一样,螃蟹的饲料也讲究荤素搭配。”为保障大闸蟹品质,每年余金志都会赶往外地市场,购买新鲜的螺蛳。“螺蛳能供大闸蟹食用,还能净化水质,保障螃蟹品质。”谈话间,余金志舀起一瓢螺蛳撒进蟹池,饥肠辘辘的大闸蟹便成群结队地争抢起来。

相比其他品种,余金志和朋友养殖的大闸蟹成熟期偏晚,时常会错过中秋假期这一销售黄金期。即便如此,他们依旧严格按生长情况决定开捕时间。他向记者介绍,大闸蟹生长周期需要蜕壳10余次,个头越大,最后一次蜕壳的时间越晚,目前塘里的大闸蟹虽个头尚佳,但不是最为肥美的时期。“现在正是螃蟹上黄的重要时刻,等1个月后,黄满膏肥肉结实,那时候吃起来才过瘾。”

从事螃蟹养殖10余年,随着技术不断提升,余金志塘里的螃蟹产量高、品质佳、销量好。一到销售旺季,不用出门,螃蟹就被收购一空,按照市场行情,每年收入可达40余万元。

经验丰富的余金志还主动承担起办事处致富带头人的责任与义务,带动、指导社区群众加入大闸蟹养殖行列。现如今,南东泓办事处的蟹塘已经由最初的40多亩增长至800余亩。看着愈加壮大的螃蟹养殖队伍,余金志感慨良多:“现在我们所有的养殖户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希望推动螃蟹养殖产业更上一层楼,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