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不“吸血”只“吸金”

云上潜江报道 水蛭,有着“吸血虫”的别称,很多人对它谈之色变,但在周矶街道黄岭村村民刘有为的眼里,水蛭却是创业致富的“金宝贝”。

10月21日,记者来到刘有为的水蛭养殖基地,正赶上收获的季节。只见他将肥硕的水蛭收获起塘,挂在铁丝上进行晾晒。晾晒到七成干的时候,从铁丝上取下统一放到上下通风的筛网上做最后的晾晒,期间还要搅拌均匀保证每条水蛭都能干透。

刘有为今年29岁,讲起自己的返乡创业路,颇为兴奋。他说,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攒不下什么钱,也陪不了家人,心里一直想回乡创业。他虽然是农民,但对农业并不熟悉,究竟创业做什么,成为他迟迟不敢动身回乡的原因。

这几年,他看到村里有几户人家养殖水蛭,效益还不错,而且养殖技术比较成熟稳定,国家又在大力发展乡村。他四处考察衡量,觉得大有可为,最终下定决心:回乡,养水蛭!

去年,他背上行囊,带上创业梦想,回到熟悉的小村庄,流转了7亩地,开启了自己的水蛭养殖之路。创业一年多来,他先后投入20多万元启动资金,用来整改土地、设置网箱、投入种苗、购买水蛭的主食螺蛳等。

水蛭只是统称,细分起来有70多个品种。他介绍:“我养的是宽体金线蛭,它们不吸血,只喜欢吃螺蛳,药用价值很高,特别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作用很大,市场上供不应求。”

可养殖水蛭是个精细活,喂食、倒网、起塘、消毒等程序繁琐,螺蛳的品质对其生长也至关重要。今年6月,刘有为发现一小片水蛭开始病死,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导致整片养殖基地全部感染,那就前功尽弃了。

他愁坏了,连日连夜不断观察研究,发现原来是那一批新进的螺蛳受了污染,导致水蛭出现了肠炎。随后,他赶紧请教技术人员,查阅资料,及时用药,才扭转了局面。

经过那次“惊险”,每天喂食后,他都会巡逻观察水蛭的长势,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半年来,由于精心喂养,一只只水蛭已经长得胖乎乎、软糯糯。

每年9-10月份是水蛭成熟季节,药商都会过来收购。刘有为给记者算了笔账,自己的7亩地预计能收获400公斤干货。尽管水蛭产量不高,但让他欣慰的是,今年行情比往年要好,一公斤干货卖到1600多元,比往年同期要高三四百元,除掉开销,净收益达到40多万元。“不愁卖”的水蛭,让刘有为对养殖的前景很是满意。

“一人富不算富,我想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刘有为表示,由于养殖水蛭投入大,他想在熟练掌握养殖技术后再扩大规模。同时,他希望用学到的知识带领更多有意愿的村民一同走上水蛭养殖的“致富路”。(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