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紫河:昔日臭水沟 今日“绿腰带”

新华网常德10月14日电(记者孙冰洁)游船在清澈的穿紫河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居民在河畔的步道上散步、遛狗,华灯初上,沿岸商业街流光溢彩,穿城而过的河流如同城市的一条“绿腰带”。然而,就在几年前,穿紫河还是常德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

穿紫河上的游船(新华网 孙冰洁摄)

长约17.3公里的穿紫河,原是流经湖南常德市区的一条千年古运河。上世纪80年代,部分河道因城市扩张被填埋,分割成多段水体,周边居民区、养殖场、工厂产生的生活垃圾、废水过量排放,使穿紫河水体污染加剧、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常德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副书记胡少华回忆:“在穿紫河未治理前,还未走到河边就能闻到浓重的腥臭。遇到下雨天,因富营养化死亡的鱼虾尸体会漂浮在水面上,黑臭的河流是周围居民提起都要掩鼻的臭水沟。”

宜居的人居环境离不开“绿水蓝天”。2006年起,常德市政府开始探索高标准治理城市水系、提高流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方法。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穿紫河流域治理被提上日程。但常德市是典型的南方丰水城市,水面率高达17.8%,城市内河流域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需截污净污实现源头减排、清淤疏浚盘活水体内源、建设生态驳岸增强生物多样性、打造风光带等,如何统筹规划是一道难题。为此,常德市与欧盟合作,引进了德国先进的治水理念,启动了穿紫河生态治理工程,编制完成了《“水城常德”——常德市江北区水敏型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将城市雨水、污水、地下水等进行综合一体规划,用生态和可持续的理念进行城市水系治理修复。

在穿紫河沿岸锻炼的市民(新华网 孙冰洁摄)

“常德生态修复最大的亮点就是给生态赋予生命,让城市互不相连的水系贯通,让城市在呼吸,水在呼吸,土壤在呼吸,让一个个并无生命征象的个体变成了活体,再结合历史、文化的点缀,使整个城市更加人文化,城市也更加灵动起来。”胡少华说。

自2009年开始,在总体规划引领下,常德市开展了穿紫河流域全线截污、降堤修闸,改造修建雨水泵站、调蓄池、生态滤池、河道生态岸线等,并陆续启动了穿紫河集水区内的小区、道路、广场、排水管网的改造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作。2011年和2015年,常德市又进一步推动了穿紫河两岸风光带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从穿紫河河道内清理出的淤泥,经过处理后成为了沿岸植被生长的沃土;鱼类、昆虫及水鸟逐水而居,形成新的生态圈;沿河打造的德国风情街等特色街道,成了游人必打卡的网红街区;“水上巴士”贯通穿紫河与柳叶湖,成为常德市内第一条水上旅游线路,带动生态旅游发展……穿紫河,终于由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今天的城市绿腰带。

据胡少华介绍,内河治理不但让穿紫河完成了污水变清流的逆袭,而且防涝能力已达防御30年一遇标准,告别了雨天“看海”的窘况。下一步,常德市计划将沅江、穿紫河、柳叶湖连为一体,内湖与外河连成一片,形成自然山水之间的良性循环,让人与自然实现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