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截至上月末,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206天,优良天数178天,优良率86.4%。全市主要河流中汉江潜江段、东荆河、兴隆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通顺河潜江段、田关河、西荆河、百里长渠等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汉江泽口、汉江红旗码头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在100%……
近年来,我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天蓝、水绿、城美渐成常态。
雨后初霁,记者走进王场镇林圣村,翻修一新的路面、热闹非凡的文体广场、枝繁叶茂的常青植物与漫步其中的行人,构成了一幅田园诗歌般的乡村图景。
乘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东风,林圣村补短板、强弱项,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造基础设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解决村庄“脏乱差”问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前村里基础设施薄弱,路面坑洼,垃圾遍地。现在村里变得像公园一样,在家里推开窗就能看到美丽的风景!”58岁的村民陈容清用“村在绿中、房在景中、人在画中”形容该村。他说,如今的林圣村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生活在这里,让他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既安心又舒心。
“我们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每个村组都安排一名组长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房前屋后‘扫干净、码整齐’行动,增设了公益性岗位,配备有3名专职保洁员,实现了全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林圣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建华向记者介绍,近年来,该村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该村硬化道路9.2公里,安装路灯230盏,栽植绿化树1100余棵,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完善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人畜粪便有效处理率达100%,村容村貌的大幅改善,赢得了村民的频频点赞。
傍晚时分,晚风温柔,吹亮了渔洋镇苏湖渔场的灯火。有树,有花,有小亭,有小狗轻吠,有供游人和居民歇息的小椅,渔场灯火下的大苏湖靓妆沁绿。
“退池还湖工作没开展前,这里可是另一番景象哩!”得知记者采访,在大苏湖从事看护值守工作的陈绪功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大苏湖本是渔洋镇境内的天然湖泊,早年大面积湖区被围湖造田。20世纪70年代后,湖泊不见踪迹,大苏湖成为布满坑塘和农田的渔场,原本优渥的生态资源被严重破坏,成了周边居民心中的“痛”。
2018年12月,渔洋镇以环保督查整改为契机,直面问题,回应关切,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启动退池还湖生态修复工程,苏湖渔场退出750亩池塘和耕地,重造大苏湖湖区,并在湖区建设生态绿道,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通过产业拉动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019年12月底,大苏湖退池还湖生态修复工程完工,湖区扩大至0.5平方公里。天然野趣,风光怡人,大苏湖实现华丽转身。
重造大苏湖湖区是我市积极适应新常态,坚决做好环保督察“四位一体”问题整改,推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一个美丽缩影。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抓手,坚持整改突出环境问题不松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退缩、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停歇。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39个问题,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及湖泊专项督察反馈的15个问题,省级环保督察指出的36个问题均按时序进度要求推进,督察期间交办的信访件均已办结。
一个个生动镜头,串联起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美妙图景。天更蓝,水更绿,乡村美起来,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程中,我市乘势而上,以实际行动和不懈努力谱写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的生态乐章。(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