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中意香港——三位外国人的侨居故事

新华社香港8月21日电 题:他们为何中意香港——三位外国人的侨居故事

新华社记者方栋、孔维一

作为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的香港,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近年来,香港饱受“修例风波”的侵袭,又因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而重回正轨。在港外籍人士如何看待香港的变化?

“我会留在这里,我哪也不去。”詹姆斯·汤普森说。

“毫无疑问,香港国安法使社会重回正轨,香港继续向前,市民安居乐业。”理查德·卡伦说。

“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座城市真的太棒了!”斯特凡诺·德莱尔巴说。

詹姆斯·汤普森在办公室工作(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香港就是我的家

詹姆斯·汤普森的办公室位于香港岛湾仔一座大楼的高层,向北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就是维多利亚港的岸边。工作之余,他常常远眺窗外往来不绝的船只和两岸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

“我们在世界很多地方都设有分公司,但都比不上香港。”这位来自美国的企业家说。

1965年,汤普森在日本创办嘉柏环球集团,从事跨国物流业务。13年后,他把集团总部迁到香港,自此开始了数十载的侨居时光。

多年来在香港的工作与生活,让他对这座国际金融和商贸中心有着深刻的理解:“从商业角度看,香港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开放和自由的环境,在这里做生意高效而便捷。”

汤普森认为,香港包容多元,所有人无论来自哪里,都会被平等对待;这里法治精神彰显,又充满活力;税收制度也公平合理,对企业很有吸引力。

借助香港四通八达的商业网络,汤普森的集团得以更为顺畅地开拓亚洲,尤其是体量庞大、蓬勃发展的内地市场。他说:“内地市场机遇巨大,是跨国公司必须要去的地方。”

数十年间,汤普森和他的企业与香港一道历经风雨。

“无论什么挑战,香港都能很快适应,继续向前,而且变得更加强大。”汤普森对美国所谓制裁以及近期的商业警告不屑一顾:“十分荒谬,完全是政治驱动,对企业来说毫无意义。我们才更了解香港,我们的业务不会受到影响。香港的繁荣稳定也不会受到威胁。”

虽持有美国护照,但现年81岁的汤普森早把香港看作是自己的家,“我会留在这里,我哪也不去。”

理查德·卡伦在香港大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他乡变故乡

在香港有这样一类外国人:他们因短期工作机会来到这里,计划三五年后就走向另外一座城市;而二三十年过去,他们却始终未曾离开,最终他乡变故乡。

澳大利亚人理查德·卡伦就是其中之一。

73岁的卡伦现在是香港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他年轻时在澳大利亚知名律所执业,后又在高校任职。1991年受聘于香港城市大学,开始了在香港的侨居生活。

过去30年间,卡伦在香港经历了不少重大事件,但没有哪个像“修例风波”那样让他感到惊心动魄。让他欣慰的是,随着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社会终于恢复了稳定和安宁。

“毫无疑问,香港国安法使社会重回正轨,香港继续向前,市民安居乐业。”卡伦非常反感那些对香港国安法的抹黑和攻击,“实际上,我们现在享有的自由比2019年的时候要多得多。”

作为一名法学教授,卡伦深刻感到,法治是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之一,在“修例风波”中被践踏的法治精神如今在香港重新得到尊重,这将为香港未来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也将确保香港独立的司法制度继续成功运行。

回望人生路,卡伦感慨万千:“和很多人一样,我开始只是想着来香港工作两年。没想到30年后的今天,我还在这里。”

卡伦笑着说,除了曾短暂返回澳大利亚工作,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香港,起了中文名“高礼文”,还在香港组建了家庭,“香港现在恢复了稳定和安全,我当然将留在这里,我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斯特凡诺·德莱尔巴在香港岛散步(8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让世界了解香港

7年前,满怀对神秘东方的憧憬,26岁的斯特凡诺·德莱尔巴来到中国。

“我在意大利长大,在欧洲读书、旅行,后来又到美国实习工作。欧美我都了解,但对东方却知之甚少。我非常好奇,亚洲特别是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深圳生活了一年后,德莱尔巴来到香港,并立即喜欢上了这座国际大都市。

“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座城市真的太棒了!”德莱尔巴觉得,香港的激情和活力特别适合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在这里能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朋友,通过不同文化背景间的碰撞,迸发出更好的商业点子。

德莱尔巴目前在一家小型投资公司担任项目经理,他的部分工作是邀请全球投资者来香港投资。“看到一个如此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城市,投资者的想法一般都会变得非常积极。”他说。

在香港的生活不仅使这位意大利青年接触到了中国文化,也更让他认识到西方对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事务的无知、误解甚至曲解。“很多人并不了解香港和内地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说,部分西方人对香港国安法也戴着有色眼镜。

为了向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香港,德莱尔巴在网络上客串节目主持人,邀请意见领袖探讨从“黄”“蓝”政治生态、新冠肺炎疫情到人民币数字化在内的社会热点议题。

在他节目里,不少网友点赞、留言:“做得好!希望更多人能了解香港的实际情况”“需要听到更多这种开明的声音”……

除祖国意大利外,香港是德莱尔巴生活过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他对这里十分中意:“香港提供的工作环境非常好,特别是对年轻人和想从事金融工作的人来说。我想我仍会在香港待很长一段时间。”(参与采写:吴晓初、张一弛、陈珮盈、黄茜恬、刘展威、许朗轩、梁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