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战场的制胜尖兵——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曾文龙

新华社成都8月4日电 题:无形战场的制胜尖兵——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曾文龙

卢东方、曾涛

曾文龙(左二)在高原地区指导部队官兵操作装备(7月23日摄)。新华社发(吴哲锋 摄)

“战友们扛枪守卫的是祖国有形的边疆,我们拿着装备仪器守卫的是祖国无形的边疆。”西部战区某保障队业务室主任曾文龙这样描述自己钻研了22年的电子对抗专业,“我的工作就是以电磁波为武器,掌握和阻断敌人的信号,通过电磁压制帮助我方克敌制胜。”

在刚刚结束的一场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演练中,曾文龙提出方案,成功将“敌”侦察机诱入我方布下的电磁“迷魂阵”中,令其无功而返。

这种演练,曾文龙不知参加过多少次。他说:“这种信息化联合作战中,谁能夺取战场制电磁权,谁就能一定程度上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曾文龙在高原行军途中吸氧休息(7月23日摄)。新华社发(吴哲锋 摄)

胜利,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少不了背后的牺牲。如同他很少见面的儿子在期末作文中的一句话:“爸爸让我知道了,凡是职业中带‘人民’二字的,都意味着牺牲和奉献。”

“他妈妈是警察,我们俩确实很少陪孩子。”曾文龙略带愧疚地说。

自2016年以来,曾文龙在西部广袤的高原山川中、在战区保障队的办公室内、在指挥帐篷的沙盘边,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黝黑的面庞、两颊上的“高原红”,和那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发际线,是他为采集有效数据常年在高原执行“运动战”留下的烙印;

曾文龙(中)在高原地区调研装备作战性能(7月20日摄)。新华社发(刘波 摄)

书柜里,已经被翻得破旧卷边的书籍,是他紧盯新技术领域前沿的见证;

演练中虚实莫辨的几十种仿真场景、创新提出的多项作战计算指标模型和多项作战计算理论,在数据采集上实现航天、航空和地面等多维力量“联合作战”的真正落地等,都体现着他过硬的专业素养。

“这些成果不是我一个人做出来的。”曾文龙认真地说,一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自己有幸带出了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我是放牛娃出身,全靠组织培养才能有现在的成绩,所以在我能力范围之内,会更注重新人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

曾文龙(中)与高原部队官兵一同勘察阵地(7月22日摄)。新华社发(吴哲锋 摄)

在曾文龙这个“规划师”的带领下,科室13名业务骨干全部获得西部战区联指中心值班资格,3人进入西部战区专业骨干“人才池”。他带领团队采集的数据、整编的成果年年有进步、年年有突破,多项成果填补了战区和全军空白,为联战胜战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闻战则喜,说的就是曾文龙——“我现在每年有一半时间都在‘山上’,只要说是去打仗,让我在‘山上’待十年都行!”

去年的一次任务,让他无比着迷,因为从中可以一窥未来战场。

“新质作战能力已成为打开制胜之门的秘钥,谁先掌握谁就把握了制胜先机。”说起新科技和未来战争的方向,曾文龙顿时目光如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