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曾俊伟)7月19日,艳阳高照,在渔洋镇拖船埠村,姜苗在平壤的土地里探出了头,给大地带来一抹新绿,也坚定了孙涛回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80后的孙涛是土生土长的拖船埠人,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后成为中国航天502所民品部成都分部经理。
工作期间,经常出差的他时常听到人们谈论生姜的好处。生姜不仅是调味品,还是食品、化工、医疗等行业的加工原料,具有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的功效,也还是一种休闲娱乐食品。因此种植生姜经济效益还不错。这让孙涛萌生了种生姜的念头。
2019年,孙涛的儿子呱呱落地。老婆在潜江,儿子刚出生,为了照顾家庭,2020年10月,他决定返乡。
“潜江地处江汉平原,有着土壤肥沃、降水充足的优势,非常适合种植生姜。”在经过多方考虑后,孙涛决定创业种生姜。
为种好生姜,孙涛不仅利用闲暇时间在网上查阅资料,还先后前往山东寿光市、沂水县分别考察当地的现代农业大棚技术和蔬菜运营模式。
待知识储备充足后,今年年初,孙涛投入1.5万余元尝试种生姜。但由于今年雨期长,种植基地排水又不畅,孙涛的第一次种植以失败告终。
“由于生姜有着既喜阳又喜阴、既喜水又怕水的特点,控制光照面积和降水量成了大问题。”孙涛告诉记者,解决了这些问题,离成功就近了。
为此,孙涛又专门投资6万元,开拓了6亩“姜土”:新挖排水沟、搭上遮阳棚、装上水滴管……6月,姜苗终于破土而出。但危机还没解除。
“除了外在的光照和排水问题,虫害问题也是致命的。”孙涛说,同一地块连年种植会导致土壤营养失衡,农作物病虫害加重,这样产量和品质就会明显下降,生姜尤为敏感。
于是,他想到了水旱轮作,第一年种生姜,来年种水稻,如此反复,以确保土壤质量不会降低。
孙涛说:“生姜生长周期约在150至180天,预计今年12月份可出售第一批生姜。”
除了种植生姜,孙涛还是拖船埠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一名工作人员。他说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今回到农村,就应该用自己的学识为家乡做一些贡献。如今的他,一边打理自己的生姜大棚,一边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