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民族团结“连心桥”、民族团结文化广场、民族团结文化长廊、民族团结宣传专栏……日前,记者来到园林街道城南社区采访,处处感受到的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爽朗清风,处处听到的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
城南社区现有回族、土家族、壮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5个少数民族群众居住,总户数22户,总人数84人,流动少数民族群众19人。
近年来,城南社区从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聚焦民生民情民意,办实事、解难事,民族团结进步之歌越唱越嘹亮,社区更加和谐稳定,先后荣获“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湖北省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化政策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
语言文字培训架起“连心桥”
维吾尔族小伙阿卜杜拉·凯尤木在最繁华的园林北路金桥广场开了一家烧烤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谈到来潜的创业经历时,他感慨地说:“5年前刚到潜江创业时,人生地不熟,加上语言交流障碍,生意做得很艰难。自从走进‘语言文字政策培训班’后,我很快融入到了潜江经济社会生活中,创业的底气也更足了。”像阿卜杜拉·凯尤木一样在潜江创业致富的维吾尔族群众非他一人。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远离家乡的新疆维吾尔族群众纷纷来潜务工经商。但由于语言文字的障碍,他们在日常交往和创业中均遇到不少困难。
2018年3月,在原市民宗局的大力支持下,“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教育培训班”在城南社区正式开班。首期30名来潜务工经商的新疆维吾尔族群众走进课堂,每周五上午由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新疆籍教师和学生轮流进行“双语”(汉语、维吾尔语)培训,同时还邀请公安、城管、民宗等部门进行法规、政策培训。
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城南社区共举办了10期培训班,培训学员1800人次,累计完成课时75小时。参加学习的维吾尔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听说读写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了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及民族政策、城市管理规定,更好地融入了潜江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加深了民族团结、增进了民族感情。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位于园林南路的城南社区,门前悬挂着一块写有“少数民族服务中心”的牌子,在阳光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子女入学、低保救助、大病救助、经商办证、肉食补贴……生活居住在辖区少数民族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都可以通过社区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回族群众马运宣5年前举家从甘肃天水来潜创业,去年9月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其4岁的女儿错过了上幼儿园的机会。他通过电话向少数民族服务中心诉说了自己的期盼要求后,中心工作人员马上同辖区内的园林二小联系,不到一个星期就为其女儿办理了入园手续。
为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温暖传递给生活居住在社区的每一位少数民族群众,逢年过节,城南社区党委都要组织党员干部逐户走访慰问,为困难同胞送去米面油肉等生活物资,了解他们的所盼所需所求。家住城南四组的回族群众徐明杰今年60岁,爱人白进香患类风湿关节炎,长期瘫痪在床,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社区除为他们夫妻二人申请低保外,还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使徐明杰一家生活有了保障。
为46位回族居民申领肉食补贴;免费为少数民族居民体检300余人次;为2名回族居民申办了大病救助;累计为少数民族群众子女入学、高考优录、中考加分服务50余人次;投资7万元为园林清真寺公共澡堂安装天然气,解决群众“洗澡难”……打通服务少数民族“最后一公里”,一批少数民族民生实事均在城南社区得到圆满解决。
创设载体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由城南社区联合文化服务志愿者共同打造的一条约20米长的少数民族文化长廊近期在临渠路“亮相”,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周边少数民族居民和群众纷纷驻足观看。
这条长廊以展示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地域风土人情为主基调,让少数民族群众倍感亲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为不断满足新时代少数民族群众求知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城南社区以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重点,创设载体,精心打造临渠路民族团结示范街。街道两边悬挂民族团结进步、共创美好家园的标语牌,路边设置介绍各民族文化习俗、同呼吸共命运内容的宣传栏;民族文化广场歌声飞扬、舞姿翩翩,成了少数民族群众尽享欢乐的“梦工厂”。民族团结亭、民族“连心桥”让各族群众紧密团结、亲如一家。每逢传统节日,城南社区都要搭建舞台,组织舞龙舞狮表演、包粽子比赛、广场舞比赛、联谊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大家像亲人一样在一起,共唱和谐歌,共叙邻里情。
通过文化活动的熏陶,少数民族群众精神境界不断得到提升,大家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积极争当“民族团结进步之星”,社区更具活力,群众日子过得更有滋味。(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