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军装挂上新奖章——老兵徐永瑶的峥嵘岁月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曾俊伟 通讯员 曹静浪 李亚伟)领口磨得起毛,袖口缝着补丁,扣眼都是布条衬底,军绿被岁月洗礼成淡青,这一身旧军装陪伴了徐永瑶半个世纪。

军衣上散布着棕褐色的印迹,是血渍,还是油迹?年近80的徐永瑶早已记不清了。从硝烟弥漫的战场生涯到日夜不眠的石油岁月,岁月模糊了多少记忆。

7月1日,徐永瑶的旧军装再戴新奖章。凝望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徐永瑶心潮澎湃,他说:“党从来没有忘记我,这个奖章特别有纪念意义,是53年党龄的见证,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

1964年12月23日,这个日子在徐永瑶的记忆中清晰如初。“那天我刚刚成婚一年,从安徽老家入伍湖南江华。”

河北涞水、云南草坝,一身军装陪伴着他走遍了千山万水。

1965年10月16日,作为铁道兵的徐永瑶奔赴越南参加抗美援越作战,在枪林弹雨中,他和战友出生入死,抢修公路铁路保障部队机动和物资运送。

在团部通信排时,徐永瑶作为技术骨干,顶着飞机轰炸,高空架线、抢修通信设备,多次身处九死一生的危险境地。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徐永瑶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直到1969年徐永瑶和战友们圆满完成了援越任务,光荣回国之后,徐永瑶的家人才知道他去了哪里。

征衣尘未洗,新的战场又拉开了帷幕。1970年12月15日,响应党中央号召,武汉军区25000余名退伍战士迅速汇集江汉。徐永瑶与大部队一起来到了荆门炼油厂,成为一名石油工人,他把那身军装妥善收藏到了箱底。

如火如荼的石油会战,每一条战线处处可见奔走的身影。在快马加鞭的油田建设中,徐永瑶又干起了老本行。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他带领3名同志组建通讯班,为荆门炼油厂建设提供通讯保障。

穿着灌满泥水的胶鞋,吃着白萝卜拌辣椒。当第一道电波联通外界时,徐永瑶累倒在芦席棚里。

穿上军装,徐永瑶是拿枪的战士,换上工衣,石油场上的徐永瑶本色不改。1970年10月1日,第一批合格的油品“走”出荆门石化,从此中国在中部腹地有了能源支点。

1976年,徐永瑶接受组织调动回到江汉油田。因为铁道兵的“基建”经验,他被任命为水利队队长。5万多亩农田关系着油田10万会战大军口粮,他和队员们日夜巡逻在大大小小100个涵闸。

“一个兵,没有‘撤退’二字。”虽多次面对生死考验,可在奔赴石油建设的路上他从没有停下过脚步,那件军装也始终伴随着他。他说:“从当兵到当石油工人,我从没后悔过”。

从1965年到1999年,34年征程,数次搬家,那件军装始终被徐永瑶珍藏在箱底,唯有重要场合他才舍得拿出来穿,和军装一起被珍藏的还有抗美援越纪念章和“为四化立功”奖章。如今,又多了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一生赤诚,初心不移。现下虽在家安享晚年,但徐永瑶依旧保持军人作风,在质朴的生活中散发光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