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 “红”染京城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曹以成)为加快文化产业“走出去”步伐,今年5月,北京保利院线启动庆祝建党100周年【国之瑰宝·保利情】--2021中华优秀地方剧目展演,将庐剧、花鼓戏、花灯戏等地方文化特色剧目,在保利华中地区10余个城市进行巡演。

其中,红色题材花鼓戏《红荷》于5月29日-30日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2场,场场爆满,艳惊四方,受到了领导、专家、媒体、北京观众、在京潜江人士的一致好评。

据悉,该剧是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继《河西村的故事》后,结合时代主题倾力打造的又一部扛鼎力作,讲述的是革命战争年代,江汉平原儿女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故事。

借首都舞台,忆红色历史

这是一部讴歌时代主旋律的戏。1935年8月,湘鄂西根据地红军主力西征。以潜江熊口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乌云漫天,血雨腥风。白匪民团、铲共队死灰复燃,疯狂清剿根据地。红军团长妻子夏荷花,在师弟丁小武和丁母的帮助下,斗智斗勇,顺利诞下红军的儿子,后在地下党和游击队的帮助下,成功保护了红军后代。

在北京的观众当中,还有不少前来接受红色革命教育的学生,他们纷纷发表感想:观演过程中,仿佛置身于白色恐怖的笼罩下,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坚韧与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不由自主的生出对潜江和潜江人的感佩和敬仰。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潜江,是一片红色沃土。这里流淌的红色基因厚重而绵长,走出了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傅慈祥,民主革命先驱、“辛亥功臣”、“日知社”创始人刘静庵,武昌“首义”指挥者、民国元勋李书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共创始人、“一大”代表李汉俊;留下了熊口红军街、潜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贺龙元帅旧居、拖船埠战斗遗址、红军闸纪念碑等大量革命遗址,是一座巨大的红色文化精神富矿。

“在建党百年的政治节点,创作红色革命题材剧目,挖掘感人历史故事,弘扬优秀革命传统,既有教育、引导意义,又可以宣传推介地方,促进地方发展。”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徐中兵介绍说,院团自2019年就开始谋划、打造这样一部红色剧目作为献礼。

如果说,2年前的《河西村的故事》进京演出,是美丽潜江改革开放的成果汇报,是“虾稻共作”模式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真实展示,那么,《红荷》则表达的是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和潜江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

著名戏剧教育家徐晓钟观演后给予高度评价:题材深刻,富有丰富人性与人情,该剧在红色题材传奇化,革命题材故事化等方面,做了成功的令人惊喜的探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主旋律题材剧目。

引同胞聚首,解思乡之愁

哪种花能够彰显“水乡园林”的城市魅力,诠释潜江精神和人格品质?2017年,荷花被定为潜江市花,其在潜江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文化历史丰富,明初就留下《南浦荷香》的诗句。

《红荷》以“一湖莲叶一湖风,满湖莲花满湖红;莲叶枯了护莲藕,莲花谢了结莲蓬。”的唱词首尾相呼应,不仅展现了鲜明的地域色彩,涵意上还照应了剧名,点破了主题,夏荷花的人生即是革命与反革命、新生与旧势力的对垒。

抑扬顿挫的唱段,让地方剧种的魅力与特质尽显;田田莲叶、鱼戏其间的舞台设计,更是让人仿若置身江汉水乡……《红荷》载情而来,不知唤醒了多少潜江游子的思乡情。

“听乡音,解乡愁。当旋律响起,我的眼泪就没有停过。做为一个漂泊在北京的潜江人,家乡剧团的到来,让我们在北京听到了乡音乡情,各方面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一瞬间像回到了家,感觉无比温暖,真希望能在北京多看到这样的演出。”演员李仓卯动情地说。

据了解,此次演出得到了北京潜江企业商会、市驻京办等组织的大力支持。2场演出的观众中,有近60%是在北京打拼的潜江人,他们通过商会的组织和联络,聚首于此,同享家乡传统艺术与优秀原创作品的精神文化盛宴。

“为了支持家乡花鼓戏进京,我们多次召开筹备会议,为广大戏迷提供了惠民演出票1600张,同时承担了观众和嘉宾接待、演出宣传推广、人员观影保障等工作。”北京潜江企业商会会长丁华民告诉记者,商会还通过向上级党支部发出申请,邀请在京的湖北人士一同观演,接受革命精神洗礼,进一步增强了社会组织的光荣感、使命感,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投身新时代建设实践。同时借助自身优势,引领更多群体了解湖北花鼓戏,进一步宣传推介潜江,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家乡做好招商引资。

近年,全力打造“中国戏剧之都”的潜江,大兴文化事业,深挖戏曲资源,依托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创作了一出又一出具有正能量的时代好剧,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演职队伍。如今,在周边县市乃至全省同类文艺团体中,该院团“龙头”作用日益显现。《红荷》是艺术家们在花鼓戏艺术史册上,用心书写的一笔,也是该院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具体体现,又将为湖北文化艺术发展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