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发布通讯稿“我的妈妈叫桂梅--张桂梅和她的177个儿女”,讲述了云南丽江华坪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20年来殚精竭虑、节衣缩食,无微不至地收养、培育了177名孤儿的感人事迹。
自己本可在大城市享受安逸的生活,却执意来到偏远山区把全部的心血倾注给了大山里的孩子;自己无儿无女,却将全身的母爱献给了收养来的孤儿。张桂梅用行动再一次诠释了这样一个朴素却永恒的道理:无求方可无私,坚守即成大爱。
张桂梅对孤儿的关爱是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福利院经费不足,张桂梅就将自己的工资拿出来贴补福利院的开支;有孤儿考上大学,张桂梅将自己看病吃药的钱拿出来塞到孩子手上……在她的心里,能给那些失去亲人的孤儿力所能及的最好的生活就是她最大的幸福,能让每一个来到福利院的孩子健康长大就是最美好的心愿。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张桂梅”,他们和张桂梅一样,帮扶他人不求任何回报,以一颗善良无私的心灵,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编织着美好的未来。曾当选百位感动中国人物,获得感动中国特别奖的白方礼老人,时年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他要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他早出晚归,辛劳奔波,在10年的时间里,靠蹬三轮帮人运货的微博收入,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其实这些“张桂梅”并不是全无所求,他们所追求的是以己之力帮助他人的内心宽慰,追求的是陪伴、帮扶更多孩子健康长大的心灵感动。
张桂梅用20年的坚守,成就了感人至深的人间大爱。为了心中的那份坚守,她把县里各个单位捐赠的盆花、洋娃娃拿出来,带着几个大孩子去菜市场上摆摊售卖,用售卖赠品的钱改善孩子们的生活;今年已经64岁的她身患骨瘤、肺纤维化、风湿等多种疾病,双手、颈背每天都要缠满止痛胶带,可她依然用微笑迎接每一个清晨,继续陪伴在孩子们身边。世上之事,最难的莫过于坚守。感动中国人物高淑珍,在家里自办学校。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走就是100多里地……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坚守着质朴的初心。不同的岗位,同样的坚守,他们用行动谱写着人间大爱,是心中美好的愿望支撑着他们甘受劳苦、甘守清贫的艰难日子;是内心执着的信念赋予他们乐于奉献、无私助人的精神动力。
面对记者的采访,张桂梅说:“我会继续当好这个妈,把孩子们养大。”从华坪儿童福利院走出去的李光敏,从云南艺术学院幼教专业毕业后,选择回到了福利院工作,张桂梅的事业有了继承人。张桂梅的故事迅速传遍全国,张桂梅的行为成为又一个引领人们向善向美的精神坐标。(本网特约网评员 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