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荷》:艺术性与思想性统一,革命性与人性统一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曹以成)近年,全力打造“中国戏剧之都”的潜江,大兴文化事业,深挖戏曲资源,以传统艺术讴歌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创业、脱贫奔康,走进幸福美好的新时代。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历经多番打磨,汇聚精英力量,创造出献礼力作《河西村的故事》;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革命题材花鼓戏《红荷》诞生。3月底,该剧在潜首演,获得观众大赞、专家好评。

守正创新:小人物体现大情怀

《红荷》是一部以大题材小切口,大情怀小人物为突破点,重现建党初期艰难岁月的讴歌剧目,讲述红军西征之后,红军婆娘们被反动民团疯狂迫害,在天沔地下党的帮助下作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保护红军后代顺利出生、走向新征程的故事。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薛若琳认为,该剧虽是一部纪念建党百年题材的戏,却并没有走红色题材的老套路,而是以无私而伟大的情感“母爱”为主题,弘扬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让观众眼前一亮,角度非常新颖。

“《红荷》的剧本特色鲜明,一个假婚护孕,保护红军后代;一个要抓出红军的‘种子’,斩草除根。通过巧用忠奸善恶尖锐对立的手法,将故事刻画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编剧沈虹光分析,革命历史题材向生命和人性的普适性的文学层面开掘,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剧协副主席马博敏表示,该剧立意独特并深刻,戏里折射出来的不仅只是为保红军的“根”,更有家属们的精神信仰,是对正义、善良和大爱的歌颂。反观反动分子对红军残杀,把妻儿当作奴隶卖,将最丑恶的灵魂彻底暴露,这一笔写得大胆、透彻,分寸把握恰到好处。

“这部戏既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又是革命性与人性的统一,有新的视角、新的人物,颇具象征性。例如《红荷》这段唱词,象征着在革命低潮时期,人挺立于风雨之中;被保护的婴儿,象征着革命的种子、根基。所以说它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宣传品。”中国艺研院戏曲研究所宗教戏剧研究中心秘书长谭志湘说。

回归本体:思想与艺术融会贯通

“白日里,同出同进,假装欢心;到夜晚,分床而眠,各怀私心。”“好女人,守身如玉,一片冰心;真男人,堂堂正正,天地良心。”……《红荷》里假结婚一幕,一首“心”字歌通俗雅致,毫无堆砌之感。剧作家在戏曲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底,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河西村的故事》到《红荷》,充分展现了花鼓院团演现代戏剧的风采和整体水平,作为一部红色题材作品,该剧情节惊心动魄,人物命运大起大落,充满传奇色彩。从剧本到二度呈现来看,导演的舞台调度和场面处理很有章法,舞台节奏把握得好,突出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人物,非常有画面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著名戏剧评论家刘明厚赞道。

《中国戏剧》杂志主编罗松表示,今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许多剧目立面过于宏大,整个看戏的过程感觉是在受教育。而《红荷》则不然,它回归戏剧本质,让情节、情感、情境、情怀并存。

独具特色:传奇的江汉革命史诗

剧目首尾呼应的唱词“一湖莲叶一湖风,满湖莲花满湖红;莲叶枯了护莲藕,莲花谢了结莲蓬。”同样沁人心扉,专家们连连赞其精致精巧,情境交融,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重嶂叠唱的音韵美,颇有乐府民歌的古韵,并且荷花的地域色彩浓厚,颇具江汉水乡气息,意涵上还照应了《红荷》的剧名,倒映出夏荷花的人生,让观众在美好的艺术享受中深化主题、烘托氛围,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红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剧以江汉平原儿女真善美的品格为核心,散发出的是江汉平原经历腥风血雨积淀出来的传统美。”编剧、戏剧评论家候露评论说。

著名戏剧评论家方家俊也称赞:“地方戏要参与国家宏大的历史叙事,就是要采用符合地方戏特殊方式、视角、审美的方式。《红荷》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这个戏将来会走向全国,而这样一种创作经验和思路,也会给全国艺术界带来很好的启示”。

针对该剧目剧本逻辑的调整、人物关系的编织、人物角色定位、心理转变的动机、演员表演的细节处理、道具布景的内涵体现等方面,专家们也纷纷提出了真知灼见,为打造戏剧艺术精品指点了迷津。据悉,当前该剧目已纳入保利院线巡演计划,接下来,经过重新打磨提升的《红荷》,将依次走进北京、上海、长沙、武汉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