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荷》:红色基因在花鼓戏艺术中完美呈现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谭欣)“白匪围剿来势凶,红军被迫去西征……”3月末,大型革命题材花鼓戏《红荷》在潜江首演。该剧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将传统地方戏剧与红色革命故事巧妙融合,生动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江汉平原儿女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故事。

小切口触摸大时代

1935年8月,红军主力西征后,白匪民团、铲共队死灰复燃,疯狂清剿根据地。还乡团团总丁耀武为报复红军以解心头之恨,丧心病狂地屠杀、贱卖红军家属,制造了一幕幕人间惨剧。红军团长妻子夏荷花在地下党和丁家的帮助下,与丁耀武英勇周旋,在她历经被卖妓院、假婚护孕、刑场逼供等险境后,最终成功保护了腹中红军后代……

《红荷》以生命呵护生命的不朽主题,表达了人类最无私而伟大的情感--母爱。同时,红军后代革命火种的存续象征黑暗恐怖中的希望,寓意革命与反革命、新生与旧势力的严峻对垒,以此弘扬不怕艰难困苦,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揭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中国革命战争终将取得胜利的真理。

戏写得扣人心弦、感人至深。该剧没有走寻常红色题材的老套路,而是坚持以大题材小切口,大情怀小人物为突破点,在红色题材传奇化,革命题材故事化等方面,做了成功的令人惊喜的探索。

很多戏迷在观看首演后感叹这部剧让人眼前一亮,“比那种宏大叙事、大口号、大场面、大歌舞要好多了。”这是《红荷》带给大家最直观的感受。

在专家指导点评会上,不少专家学者点评该剧:坚持故事为王的创作理念,把红色基因直接投注到个体的人物命运上,从始至终都围绕红军家属来铺展和构筑情节,将亲情、爱情、友情和家庭伦理、美丑善恶等揉在一起,以感人的故事,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

小体量展现大作为

地方戏剧源自民间,必须扎根民间。在戏曲传承发展中,院团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红荷》是由湖北省荆州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历时2年,结合时代主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倾力打造的原创大型红色题材花鼓戏,也是该院继《河西村的故事》之后,结合时代主题倾力打造的又一部扛鼎力作。

“今年是建党百年,我们从2019年就开始谋划、打造这样一部红色剧目作为献礼。”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徐中兵介绍说,“剧团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潜江,是一片红色沃土,通过《红荷》这部作品,演绎一段潜江故事的同时,展现了江汉平原的风土人情,也重现了建党初期那段艰难岁月,对于教育、引导群众有着积极作用。”

荆州花鼓戏是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的碰撞融合,并吸收汉戏、楚剧等戏曲精华而诞生。《红荷》发挥荆州花鼓戏音乐的特点,充分展现剧种音乐唱腔的魅力与特质。而剧中各环节着力刻画独具特色的江汉水乡气息,更是让戏迷们仿佛置身于江汉平原的风景中,如唱词“一湖莲叶一湖风,满湖莲花满湖红……”极有感染力。

戏曲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为了打造精品,《红荷》主创团队曾多次前往潜江熊口等红色革命旧址采风,积累原创素材、增加创作灵感。剧本初成后,又邀请北京、武汉多地的戏剧专家及党史学者提建议,不断优化剧目。

如今观众们看到的成品,已经历了多次打磨。田田莲叶、鱼戏其间,舞台场景让人仿若置身江汉水乡;抑扬顿挫的唱段,就像是一位老乡沉吟低诉;娓娓道来的故事,使人跟随剧情深陷其中。首演当晚,现场观众明亮专注的眼瞳里闪烁着炽热的“红”光,让舞台上的《红荷》更加动人心弦。

考究的唱辞,立体丰富的舞台语言,使《红荷》在表达人物情感,体现事件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这部把红色基因完美呈现的花鼓戏,将在5月依托保利剧院开展的“庆祝建党百年,中华优秀地方剧目展演”活动,走进北京、上海、长沙、武汉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