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中权:潜心养半夏,不负“潜”字号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曹以成)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中药强省建设,潜江紧抓机遇,大力发展潜半夏产业。4月11日,记者来到王场镇园林村3组村民郑中权的半夏基地时,他正和几位工人一起忙着给半夏田挖沟排水。

大棚外阴雨绵延,大棚内却是春意盎然,嫩绿的半夏苗舒展身子,已经长到了10多厘米,有的苗上还结出了青色的半夏果。

“半夏习性刁钻,怕热又怕雨,喜湿又怕淹,长期淹水容易患根腐病,导致减产降质。”连日的雨水让半夏种植户们难免忧心,不过作为半夏“老手”,郑中权已经在挫折中总结出不少经验,已经具备了风险预估、积极应对病虫灾害的能力。

早年,郑中权就在高石碑镇种过半夏,并且收益可观,这激励了他扩规种植的信心。2017年,他来到妻子的家乡王场镇,投入60多万元,流转土地65余亩,搭建半夏大棚69个,引进优质种苗播种。

王场镇地势较高,土质也非常适合半夏生长发育。然而,连年频发的干旱和洪涝灾害,令他的半夏产量和品质都跟不上,加上市场价格影响,年产值最高也才30万元。

“以前是小面积种植,可能在大规模种植经验上稍有欠缺。”为了改变现状,郑中权四处求学,赴竹根滩、高石碑等地考察,学习规模化的种植技术。

他猜测,除了气候问题,半夏品质不高的原因还和水源有关。于是,便在基地原有设施基础上重新打井、布管、开沟。“王场大部分农田都是引入兴隆河水灌溉,可活水就是引不到我这里来,以前都是沟里的脏水,现在重新打井以后就稍微好点,如果能取到河水灌溉那肯定是最好的。”

郑中权还告诉记者,田间管理也是种半夏的关键所在,去年,他加大人工投入,光人工开支都有10万元左右。

“就目前观察,半夏长势还不错,都到了三叶期,估计5月20日左右就可以开始销售种子,保守预计第一季亩产可超过300斤。”虽遇重重困难,但郑中权从不气馁,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定能种出高品质半夏,不负“潜”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