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马士革3月14日电 通讯:“我老了,但愿孩子们能回家”——叙利亚危机十周年记
新华社记者郑一晗 汪健
3月11日,叙利亚霍姆斯老人哈迪·古松站在被炸毁的自家房屋前。新华社发(阿马尔·萨法尔贾拉尼摄)
3月中旬,在叙利亚中部城市霍姆斯,战争留下的废墟残破如昨,萧索中看不到一丝早春的迹象。65岁的哈迪·古松站在自家被炸毁的房屋前,过往悲欢涌上心头。
“我在这里曾度过美好的时光,那时我以为未来会更好,可现在我的未来是灰暗的。”古松退休前是一名英语老师,家住老城哈米迪亚区,战前他和妻子及两个女儿在这里过着体面的生活。
3月11日,叙利亚霍姆斯老人哈迪·古松站在被炸毁的自家房屋里。新华社发(阿马尔·萨法尔贾拉尼摄)
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抗议示威演变成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作为叙利亚重要的工业中心,霍姆斯在战争中成为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的必争之地。与千千万万叙利亚人一样,古松为躲避战火也逃离了家乡。
在流离失所的日子里,古松一家人换过7次住所,直到2014年政府军收复老城,他才第一次回家。然而,此时的家已“遍体鳞伤”。激烈的空袭和巷战过后,整个街区没剩一栋完好的建筑。古松家所在的四层居民楼千疮百孔,钢筋水泥裸露在外,碎石瓦砾散落一地。
3月11日,叙利亚霍姆斯老人纳伊姆·路易斯站在被战火破坏的房屋中。新华社发(阿马尔·萨法尔贾拉尼摄)
经过评估,整栋楼有一半彻底损毁、亟待拆除,另一半在修复后仍可居住。但高昂的修复成本,让古松回家居住的愿望变得遥不可及。
危机爆发以来,叙利亚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古松领取的退休金连养活自己都困难,哪里还拿得出修理房屋的费用?尽管如此,他还是一有空就领着几个侄孙回来,用手一点点清理房屋内外堆积的废弃砖石,盼着政府能早日启动重建工程。
每次回来,古松都不顾身体孱弱执意爬上废墟,因为他答应妻子尽量寻回一些旧物。这天他在土堆里发现了几张女儿们上学时获得的奖状,脸上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
“我做梦都想回来住,可我已经老了,但愿孩子们能回家,我的梦能在两个女儿身上实现。”古松说。
古松的邻居纳伊姆·路易斯从孩童时起就在这个街区生活,如今已是古稀之年。当年武装分子攻入老城,危险步步逼近,他眼看邻居们提着行李四散奔逃,自己却迟迟不愿离开,成为最后撤离的一户。
无情的战争,让这个他曾无比眷恋的家变成了断壁残垣。战事平息后,漂泊在外的他返回老城,却始终无力修缮自己的房子,至今还居无定所。
路易斯说,自己不奢望有生之年看到家园变回昔日的繁荣,只希望下一代人可以回到这里,过上安定的生活。
老人站在围栏坍塌的露台上,俯瞰着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大风扬起沙尘吹过被战火摧残的街区。“可能我等不到回这儿住的那天了,但我的孩子们一定可以重建家园。”路易斯说道。
2021年3月15日,叙利亚危机爆发十周年。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危机爆发以来,600多万人在叙利亚境内流离失所,其中包括约250万儿童。同时,10年来有近560万民众离开叙利亚,成为登记难民。境内流离失所者和境外难民人数合计占叙利亚战前总人口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