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抚示范区:筑得良“巢”在,引得“凤凰”来

新华社沈阳2月27日电 题:沈抚示范区:筑得良“巢”在,引得“凤凰”来

新华社记者王炳坤、罗奇

眼下的东北大地寒意尚未消退,但在位于沈阳市、抚顺市之间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记者却嗅到了春的气息:行政审批大厅内创业者络绎不绝,赶在初春申办企业;多个工地盖着塑料棚建设施工,争取早日投产……

2月23日拍摄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实践故事】“不出正月就动起来了,这预示着今年的好收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幼学兴奋地说。

作为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引擎,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致力于打造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以务实作为助推辽宁高质量发展。

几天前,沈抚示范区关键战略材料产业园内,一条用于高温合金材料与叶片制造的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关键材料与叶片制造方面的自主保障能力。

这是沈抚加强科技创新的又一成果。示范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局局长张剑介绍,他们开辟专门区域、设立专项政策为科研机构提供科技转化平台,全力打造辽宁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目前已吸引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东北大学等多家机构的高科技项目前来孵化。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沈抚示范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通过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变,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作出贡献。

2月23日,在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行政服务中心,企业员工在办理业务。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既要打造高地,也要培植沃土。走进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市场准入、建设施工、税务、社会保险等几十个窗口依次排开,多个部门联合办公,共同优化再造各项审批流程。就是在这里,企业登记注册实现了3小时办结的“沈抚速度”,在企业、商户缺少个别要件和证照情况下的“容缺受理”“承诺制审批”,也已占到审批项目的很大比例。示范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王鹤锦说,最近中心摸索“一业一证”的审批管理办法,继“准入”门槛之后,努力降低企业的“准营”门槛。

负担降下来,服务还要跟上。示范区设立纾困基金,主动帮企业爬坡过坎。全区设立“金种子企业库”,将诚信、健康、成长性好的企业纳入后,其“承诺制审批”、申请纾困基金等将实施简化程序。示范区还实施“精益管理”工程,由政府引入第三方团队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问诊等服务,旨在规范运转方式,使辖区内企业不断靠拢现代管理制度。

2014年落户沈抚示范区的沈阳广泰真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前,公司重视研发,但管理上存在短板。实施“精益管理”后,公司的合同履约率去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总经理刘顺钢高兴地说,企业规范运转,自己不用再天天盯着,“都有时间出去旅游了!”

以体制机制创新和营商环境改革筑得温暖窠巢,引得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下,沈抚示范区多项经济指标再次“飘红”:全年完成签约、开工、储备“三个一千亿”项目的目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1%,特别是税收收入较2017年翻了一倍,取得“三年再造”的优异成绩。

2月23日,在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行政服务中心,企业代表在办理业务。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案例点评】以往,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和体制机制曾饱受诟病。沈抚示范区出实招、下猛药,近40项改革创新举措全面推进,就是针对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机制陈旧、营商环境不佳等短板沉疴。

为了营造真抓实干的环境,示范区推进以“身份冻结、档案封存、全员竞聘、绩效考核、效能监察、末位淘汰”为主要内容的用人制度改革,采取专班制、项目制、清单化管理方式,“一个萝卜一个坑”地落实重点任务,打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成为全国唯一一家改革创新示范区不到一年,沈抚示范区就用亮眼的成绩单,为东北经济振兴树立了新标杆。目前,沈抚示范区六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创新区、高新区、装备区和生态康养区齐头并进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正朝着“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十年增长极”的目标迈进。正是在“改革”“创新”“示范”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下的苦干实干,才创出了这一实绩。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的脱颖而出再次表明,唯有把握机遇,勇于创新,在实干中破解难题,才能为新一轮东北振兴闯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