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月15日电 题:与病毒“抢时间”!他们是疫情防控一线的“侦察兵”
新华社记者秦婧、王昆、骆学峰
“那天你们村不是有集吗?去赶集了吗?”
“从集上回来去娘家了吗?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你在接触XXX(确诊患者)后,直到隔离前,都去了哪些地方?”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四层流行病防治所,流调员们的问话声此起彼伏。他们一手握电话,一手用笔快速记录着听筒里传来的种种信息。
1月13日,流调队员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所工作。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1月14日0时至24时,河北省新增90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石家庄市报告84例。面对形势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人们高度关注确诊患者详细的行动轨迹。有这样一群“侦察兵”,他们每天锲而不舍地锁定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
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所副所长郭建花说:“这次疫情发生后,我们流调队的128名流调队员分布在农村和定点单位等场所开展工作。在当前这个重要时刻,我们是在跟病毒‘抢时间’。”
1月13日,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所副所长郭建花在工作。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流调”全称流行病学调查,即通过各种线索的调查排摸,理清患者确诊前的生活和行动轨迹,找出其可能接触的人或物,以便于尽早采取隔离等措施,阻断疫情的传播。
N95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乳胶手套、“大白”防护服……流调队员们告诉记者,每次外出流调,他们“全副武装”包裹得像个粽子,动不动就是一身汗。为锁定密接者,他们与被流调对象谈话短则半小时、长则5小时。一例现场流调下来,即使天气严寒,经常浑身湿透。
流调工作既要有扎实的流行病学专业功底,又要有丰富的现场调查经验。“它并不是简单地问和答,需要有一整套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的推理和思维。”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周吉坤正与来自各地的300余名流调队员奋战在河北疫情最集中的区域藁城。他们对重点人群的流调结果进行“回头看”时,追踪到新的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已上报有关部门进行隔离。
1月13日,流调队员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所工作。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本轮疫情农村病例居多,也给流调工作增加了难度。周吉坤介绍,有时被流调对象的信息不全,队员们拿到手里的只有一个姓名,查找就有很大的难度。个别村民对于流调的重要性不是十分清楚,偶尔也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有时被流调对象对于之前行程的回忆出现模糊,我们就要一点点引导。同时还要与他的家人、朋友交流,做进一步核准。所以尽管是一个被流调对象,但需要我们去沟通的并不只有一个人。”周吉坤说。
如今,流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队员们很多时候会进行电话流调,忙起来24小时连轴转、不停歇。“病例报过来的时间不确定,我们必须时刻待命,‘侦查’随时可能开始。”郭建花说,早一点完成流调,就能为防止疫情扩散多争取一点时间。
1月13日拍摄的流调队员使用的调查表。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在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四层的办公室,每个流调队员的工位旁除了随时准备出现场流调的携行包外,歪七扭八的饭盒、“躺”在地上略显发皱的被褥、散落的方便面盒子也随处可见。
郭建花说,流调排查要求“人时空,无缝隙”,所以不仅要“斗智斗勇”,更是一个拼体力的过程。“依据经验,晚上11点钟常会迎来调查高峰,一忙活就到凌晨三四点。休息两三个小时过后,新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为了节省时间,填饱肚子和睡觉这些事干脆就在单位完成了!”
尽管面对种种挑战,这些和病毒“抢时间”的逆行者们,从来都是迎头上。周吉坤说:“虽然有时身体疲惫,但是全体队员的精神状态很饱满。就像出征打仗一样,我们有信心战胜病毒!疫情不结束,流调就在进行中!”
1月13日,流调队员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所工作。流调排查晚上11点钟常会迎来工作高峰,一忙活就到凌晨三四点。休息两三个小时过后,新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为了节省时间,填饱肚子和睡觉这些事干脆就在单位完成了。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