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赵振东(中)与他的科研团队。(资料图片)
随着新冠疫苗获批上市,我们常常想起那些为了疫苗研发而付出努力的人们。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不能忘记的名字——赵振东。
因持续工作、过度劳累,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振东于2020年9月17日不幸逝世,享年53岁。
去世前,他已在疫苗研发一线连续作战200多天。去世前一天,他刚在武汉参与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生物安全联合检查任务,然后又赴长沙参加学术会议。途中,他突发疾病倒了下去……
甘当幕后英雄
2020年2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找到赵振东。当时,国家急需一位懂疫苗研发的科学家担任疫苗研发专班技术支持小组组长,但其不能直接参与疫苗攻关,只是帮五条技术路线的12个研发单位出主意、想办法,把点子无偿分享给大家,解决研发中出现的各种难题。
为新冠疫苗研发提供重要支持却只能成为“幕后英雄”,赵振东仍毫不迟疑就答应了。
疫苗研发专班成立之初,赵振东与相关工作人员密集调研,围绕灭活疫苗的毒种选择、重组蛋白疫苗的抗原均一性、疫苗ADE效应、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实验安排等问题,向研发单位提出多项重要建议,切实解决了研发中的困难。
赵振东还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深入分析国内外不同疫苗研发技术路线的优劣,积极为疫苗攻关建言献策,参与起草了五部门《疫苗生产车间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完成了国药北京公司、武汉公司以及科兴公司的生物安全联合评估……
热爱科学艰苦攻关
在赵振东常发文献的实验室微信群里,他最后一次分享文献是在9月16日17时36分……这是他给学生们的最后“留言”。
“他热爱科研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就是感染免疫学研究。”赵振东的妻子王斌说。赵振东经常早上5点醒来就转发最新文献给实验室成员与学生;拉着家人试讲几小时的新课;与患者保持联系十几年,尽自己所能在患者就医、治疗上给予帮助。
在赵振东的学生、病原所助理研究员王蓓心目中,赵老师是不可多得的严师。“赵老师曾说,余生只有两个追求,一是多培养几个年轻人,二是用毕生所学真正为医学事业作点贡献。”
王蓓说,春节前两天,赵老师接到北京市科委新型冠状病毒抗病毒药物筛选任务,刚刚放假的他们被赵老师一个电话叫回实验室。“赵老师说,你们要明白,现在是要打仗,和时间赛跑。”
“那段时间,好几次我都累得想哭。而赵老师除了实验室的工作,还参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的工作,白天晚上连轴转,从没喊过一句累。他总说,进度可以再快点。”王蓓回忆道。
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金奇用“表率、敬业、动脑、勤奋”8个字来形容与他共事十几年的老同事赵振东。
“因为一个人,感动一个集体。”在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海鹰看来,赵振东留给大家的是一个孜孜以求、不忘初心的科研攻关者形象,留给病原所和医科院的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从非典、H1N1流感,到援助非洲埃博拉疫情,再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疫苗研发,直至逝世,赵振东都冲在一线。”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前些天举行的赵振东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这样评价赵振东:他是一名率真的学者,也是一名不计个人名利、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心无旁骛、具有学者风骨的科学家。(记者 吴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