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骚扰电话何时不再频频响起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夏商)近日,本网接到市民杨先生的投诉,他在电话中反映称,自己在某房地产购买房子后,便频频接到各种广告电话,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让其备受困惑、不甚其扰。

12月29日,本网记者致电这位杨先生时,对方直接将电话挂断了,直到看见记者的短信,才重新回拨过来。杨先生告诉记者,2019年2月,他在潜江一楼盘购买了一套房,今年9月,楼盘方面来电表示可以收房了,自此,他开始收到各类装修公司的骚扰电话。

“每天20多个电话,都是问要不要装地板、装门窗等等,如果一两天还能忍,可这个情况都持续3个月了,我快要爆炸了。”杨先生还为此多次询问房地产商,而对方只是将责任推给贷款银行或房管局、电力公司等单位。

“我个人并未在网上发布个人信息,办理银行贷款手续时留得也不是这个号码,要说是政府部门泄露这也太离谱了,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是楼盘方将资料泄露出去的,直到现在他们都没有正面回应并解决这个问题。”杨先生担忧地说:“装修公司连我住在几栋几单元几零几都知道,以后住进去了,人身安全还如何得到保障?”

不只是杨先生,记者留意到身边不少朋友都受到过类似的电话骚扰,潜江另一楼盘的业主李女士表示,已经标记了20多个陌生号码,仍会接到不同号码拨打过来推销装修产品。也有市民表示并未在房地产公司咨询过,却常常接到卖房和商铺的骚扰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漏、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潜江部分房产经营者未对业主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致使业主频繁接到装修公司及其他公司电话,其严重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对此,记者电联了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该部门工作人员回应称,前期受理过相关举报,通过摸排调查显示,可能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途径包含房地产开发商、物业公司、银行、通信运营商等,也不排除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等所致。

“作为监管执法部门,没有法律支撑的强制管理手段,若相关经营者不主动配合,将无法追溯源头,顺利取证。若有明确的证据,我们将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切实维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该工作人员表示,想要彻底根治该类问题,还需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共同研究长效监管机制,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强化源头治理,规范各行业经营者的商业推销行为,整治营销扰民乱象。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通信业务和资源管理,加强骚扰电话的预警、监测、识别和拦截,严控骚扰电话传播渠道,防止通信资源被用于营销扰民。

骚扰电话并非盲打,而是精准拨打。因此,广大市民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废弃资料及单据,在社交网络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不随意扫描路边免费赠送小礼品的二维码等等。而买房、申请银行贷款时,无可避免要提供个人资料,如果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可在与商家签订买卖合同时,增加一条对自己个人信息保密的条款,通过条款约束来维护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