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曹智、徐扬、汪伟、王君璐)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消息,12月2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7例,本土病例7例(辽宁5例,北京1例,黑龙江1例)。局部地区的疫情压力引发关注。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相关工作,强调“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在北京、辽宁等地,围绕当前“源头如何管住”“苗头如何看住”“人头如何抓实”疫情防控的三个焦点问题进行采访。
源头如何管住?
12月29日,志愿者在沈阳市于洪区橡树湾小区二期周边进行巡查。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12月23日,辽宁省沈阳市通报了一例韩国返沈人员解除14天集中隔离后被确诊的病例尹某某。截至12月29日24时,由这一病例引发的疫情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达到13例。
沈阳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挥部12月29日发布通告,将进一步加大核酸检测频次,对中风险地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对重点风险人群每48小时进行1次核酸检测。沈阳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毛印百说,鉴于目前沈阳市仍有新发病例出现,将扩大流行病学调查范围,进一步划大管控圈,全面快速排查相关接触者,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人员,漏掉任何一个可疑线索。
12月29日,志愿者在沈阳市于洪区橡树湾小区二期门前进行信息登记。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输入性风险既包括“人传”,也包括“物传”,进口冷链产品也是疫情输入性风险的重要源头。最近辽宁省大连市出现的疫情很可能是从冷链食品引发,国内多地也相继通报冷链食品新冠肺炎病毒检测呈阳性。
记者在北京、辽宁等地了解到,各地均加强了疫情的源头管控。辽宁省疫情防控总指挥部12月27日召开视频会议,明确提出要严格执行入境人员“14+7”医学观察措施。大连不断加派力量严格冷链产品管控,设定了8个冷库为首站定点冷库。
12月29日,志愿者张恒在沈阳市于洪区橡树湾小区二期门前对临时存放快递的货架进行消毒。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北京海关副关长高瑞峰介绍,北京海关将实施口咽拭子、鼻咽拭子“双采样”和实验室“双试剂”检测提高采样检测水平,同时建立航班采样结果全流程追溯机制。
【记者观察】输入性风险仍是国内多地散发疫情的主要原因。从几起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情况看,执行“14+7”的隔离观察政策十分必要,即14天集中隔离后,执行7天居家观察的办法。在居家观察期内,境外回国人员既不能随意外出,社区也要加强服务管理,做到随时掌握情况,第一时间上报。此外,对于进口冷链食品,要进一步加强进口首站的检测力度,不检测不出货,从源头切断传播可能。许多基层干部说,这样看起来是麻烦一点,但可能减少疫情蔓延扩散的“大麻烦”。
苗头如何看住?
扫码、测温、佩戴口罩……记者在北京、辽宁等地走访药房和诊所发现,这些入门条件一个都不能少。“购买用于退烧的相关药品必须要登记,我们也会上报。”沈阳市铁西区一家药店负责人说。
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山姆会员商店的工作人员为购物车消毒(1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从国内散发疫情看,医院、诊所、药店这些疫情一线的“哨点”“探针”及时识别高风险人群,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在沈阳等地,一些确诊病例就是在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时被识别出来的。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于12月25日召开了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专题工作会。会上下发《转发关于强化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未设置发热门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律不得擅自处置发热病人,严格按照属地指挥部相关规定第一时间履行报告责任,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安排专人引导患者赴就近发热门诊处置。
在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山姆会员商店,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了解冷链产品的来源、核酸检测证明等信息(1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沈阳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挥部29日发布通告,要求发热门诊必须查验就诊患者“健康通行码”,做好发热患者基本身份信息登记;严格落实“应检尽检”,就诊患者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就地隔离观察,等待检测结果;加强零售药房管理,销售退热类药品时严格查验身份证明,并进行实名信息登记。
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核酸采样定点机构看到,前来检测的群众也明显增多。预约胃肠镜检查的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去医院检查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虽然麻烦点,但是自己也放心啊。”
【记者观察】医院、诊所、药房这些地方是识别发现疫情的重要防线,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哨点”“探针”作用。询问、登记并及时上报就诊患者、购药人员的基本信息,对于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早治疗”至关重要。但是在个别地区,发热门诊和正常门诊之间依然存在有效阻隔不够的问题;在一些没有出现散发病例的地区,部分诊所、药店依然有放松警惕的问题。目前看,“哨点”必须保持警惕,“探针”必须保持灵敏,不能打马虎眼,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就可能延误疫情防控的时机。
人头如何抓实?
“重点人群管住了没有”“冷链食品检测是否及时有效”“诊所、药房能否做到问询登记”……各地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密集出台政策,不断织密防控网。新年将至,这张网密不密,关键是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到人。
零星散发病例发生以来,有关地区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在北京市西城区,涉疫胡同东西口均已采取出入管控措施,实行封闭式管理。
12月29日拍摄的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山姆会员商店内张贴的疫情防控提示(1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顺义区各镇街道已迅速实施一级防控措施,社区(村)卡口缩减至1到2个,严格查证、验码、测温、登记‘四件套’,严防社区传播风险。”北京市顺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支现伟说,顺义区抽调区内56家单位1050名干部职工支援属地防疫,1万余名党员回社区(村)报到,参与各项防控工作。
目前,沈阳市已对五个小区进行封闭管理。在寒冬里,有“跑腿员”为居家隔离对象送生活必需品,有“巡逻员”在小区周围监控异常情况,有“消毒员”为小区货架上的快递进行消毒。
在北京市顺义区旺泉街道宏城花园社区出入口,安保人员(右)了解进入社区人员的信息(1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针对冷链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曲寿巍表示,大连市督促冷链食品企业落实从业人员、货品和环境核酸检测,将冷库搬运工等重点人员核酸检测频次提高到每3日一检。
在北京市顺义区旺泉街道宏城花园社区出入口,社区工作人员(前左)为居民测量体温(12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记者观察】针尖大的窟窿能漏斗大的风。防控网绷得紧不紧,实不实,最终要看责任是否落实到人头。从现在出现的散发病例看,个别地方仍然存在文件、措施很多、很细,但是具体落实参差不齐。个别地方的举措甚至仍然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居民能否自觉接受约束,配合防控人员,对于疫情防控也十分重要。部分地区出现散发病例后,有个别人逃避隔离,也有一些人出入公共场所拒绝佩戴口罩的情况。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只有大家一起绷紧防控这根弦,才能让病毒无孔可入。(参与采写:于也童、鲁畅、侠克、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