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如许赋春华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曹以成 通讯员 佘鸿传)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只要人们谈起、听到或是唱起荆州花鼓戏,都会提及一个他们十分喜爱的名字--李春华。她扎根在生活底层,凭着得天独厚的才慧和百灵鸟般的歌喉,唱过一个复一个春秋,唱醉了南北听客,唱乐了父老乡亲,唱红了水乡荆楚……

近日,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传来消息,这位花鼓名家将于12月28日晚7点30分登台曹禺大剧院,为观众呈献从艺50周年个人演唱晚会,这对广大戏迷来说,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喜讯。

12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曹禺戏楼,与李春华老师促膝交谈,仔细聆听了这位地方戏曲艺术名家50年来的心路历程。

小荷才露尖尖角

1955年,李春华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一个工人家庭。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随父母举家迁至潜江张金河。文革闹起来了,书读不成了,她就跟父亲到机械厂当起了工人。

后来,公社成立文宣队,选她演“铁梅”,她就照着样板戏电影学,辫梢一结,嗓音一亮,居然还有模有样。1970年,她被招进县花鼓剧团,每天从早到晚苦练基本功,膝盖肿了、胳膊青了,还咬牙坚持。

“1973年的时候,上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大戏《平原作战》,我在其中饰演小英,这个人物必须具备文唱武打的功底,当时我在剧团里算基础比较差的,但人都有颗好胜的心,既然来了,就一定要演得好,要在剧团干得下去!”李春华回忆说,为了练好小英这个角色,她不知经历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痛。那场演出结束后,轰动四方,湖北日报发布专版进行报道。

1979年秋,她在农村的稻场上拜著名导演余笑予为师,先后参加了《放鸭姑娘》、《插标记》、《园丁之歌》等现代小戏的排练演出,渐而有了扎实的艺术积累。

传统戏开放后,她被团里挑选饰演《站花墙》里的千金小姐王美容,一方面向老艺人学习花鼓戏演唱的韵味,一方面专程到武汉向教授讨教民族声乐,利用科学的运气发声融入花鼓戏的演唱,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她的音域有两个半八度,被观众誉为百年难得的“金嗓子”。

“艺术上不能将就,只能讲究。唱戏不是一味地追求响亮,或搬弄技巧,而是要唱人物,唱心声,有时一个气口的妙用,就可以成为‘绝活’。爆发情感的高潮,就是要心中有数地掌控恰到好处的‘旋钮’。这大概是艺术美的法则。” 李春华时常会在老剧场站整个上午,对着蜘蛛网和头发丝吹气,她认为,气息稳了,唱、跳也就容易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世纪80年代,剧团的演出条件异常艰苦,打背包、睡地铺、拖板车、装卸道具,演员还带一把铁锹下乡,方便填平舞台。眼看同科的姐妹大多离开剧团下海经商去了,李春华却坚持了下来,坐实了她为荆州花鼓献身的命运选择。

人们不会忘记,她拖着七个月的身孕下乡为农民演出。1981年春,她生下一对龙凤胎,满月不久,就一条扁担两只筐,挑着儿女演四乡。

广大观众热爱她,她也用心去演戏。为了探索花鼓戏声腔辨识度和感染力,她跑到大自然寻找灵感,对鸟语进行分辩:画眉的歌声清亮悠扬,杜鹃的叫声哀婉绵回,黄莺的啼声流利嘹亮……她巧妙地将这些天赖融入声腔,收到绝妙的效果。

此外,她还从江汉平原民歌中吸取“依字行腔”的营养,又从兄弟剧种中吸收长处,将京剧的板式变化和吐字行腔,豫剧的“梆子腔”、越剧的“吟板”等,适当地安插到自己的韵腔中,使得她的演唱风格别具特色,自成一派。

《原野情仇》剧照

1982年,李春华出演《家庭公案》首获湖北省专业剧团比赛演出一等奖,在她的演绎之下,一个多情、羞涩、忍隐、绝望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撼动人心。后又在改编自曹禺著作的《原野情仇》中,将“水塘试夫”、“酒中探情”、“三开窗”、“花巴子掌”等细节刻画得入木三分、浑然天成,一举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桂冠。

1995年,李春华的婚姻家庭遭到不幸,与丈夫分手,两个孩子面临中考,慈母突发“脑溢血”……无情的打击几乎将她逼到绝境。市领导劝她改行,挑个单位,而她却在巨大考验之下,明确了对社会、对人民所承担的新的责任,一边卖水泥黄沙挣钱供孩子上学,一边更身心投入地进行艺术创作。

春风化雨桃李兴

为延续戏曲文化血脉,李春华除了继续加强自身修养外,还对新生代进行了积极传播辅导。

2007年,武汉音乐学院一名高材生专程来潜江找李春华学习花鼓戏,并在自己的个人演唱会上倾情演唱李春华的戏曲片段,获得意外成功。对此,李春华十分欣慰。

而后,京山、洪湖、监利、天门等地的青年演员纷纷慕名而来,拜师学艺。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中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

在戏曲传承的过程中,李春华充分履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义务,对学徒因材施教,规范施教。眼下,已有大部分学徒获得湖北省戏剧牡丹花奖,其中,付潜芬获得上海戏剧“白玉兰”新人配角奖。

“用气息发声不会损伤喉咙,只要她们有时间、愿意学,找我,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我是很愿意倾囊相授的。” 在李春华看来,唱地方戏一定要讲究字正腔圆,旋律正确,注重人物的心理情感,最后才是花鼓戏的韵味儿。

近年来,李春华在华中师大授花鼓戏课,在湖北大学办花鼓戏班,2018年在武昌放鹰台举办了一期湖北省老干部花鼓戏研修班,疫情期间,在湖北电台“戏曲云课堂、名家教我唱”栏目进行“云教学”,还为天门市花鼓剧团举办了一期训练班,为传播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宝贵贡献。

“地方剧种是可以互通互鉴的,剧种上合拍了,就能长远发展。我们的目标始终如一,就是把江汉平原的剧种越办越好,发扬光大!”李春华如是说。

芬芳依然是春华

50年转瞬即逝,岁月改变了青春的容颜,却淌不走她迷人的艺术芳华。如今,李春华对角色命运的拿捏更加准确,在现代戏《河西村的故事》中饰演的荷花婶,演唱上情依其词、词依其曲,表演上的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给观众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河西村的故事》剧照

《任长霞》剧照

作为至今仍活跃在花鼓戏舞台上的挑梁演员,李春华用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塑造了王美容、秦雪梅、王怜娟、柳懿儿、柳明月、李云霞、花金子、任长霞、荷花婶等众多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不仅显示了她富有个性的艺术创造力,也提升了花鼓戏剧种的艺术品位,向世人展示了荆州花鼓独有的艺术魅力。

梅香如许,大家风范,艺术芳华,历久弥馨。让我们共同期待由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和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联合推出的李春华从艺50周年大型演唱会,享受这场精美绝伦的花鼓戏视听盛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