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提供核心动力装备的我国出口欧洲最大直径盾构机“胜利号”在莫斯科投入使用;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出口沙特阿拉伯的新型旅游客车“梦巴客”始发;“株洲造”中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成功达速……
逐步走出新冠疫情冲击的株洲企业,以亮眼的成绩单报告着发展成色。以质量提升推动从粗放到精细的高质量转型,以质量强企给出从株洲质量到全国标准的作答,以质量供给完成从零散生长到市内闭环的流程整合,以质量惠民展开从不平衡发展到美好生活向往的画卷,动力株洲,正在生动践行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表扬激励,株洲推进质量工作方面成效突出,获得通报“点赞”,将获得国家层面激励措施的特殊支持。
“株洲聚焦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聚焦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聚焦破解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聚焦拓展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聚焦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高质量发展新理念,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思路明确。
“坚持把创新作为培育老工业基地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不断激发发展动力,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态度坚决。
▲ 出口俄罗斯的11米级大直径盾构机“胜利号”核心动力株洲造
关键词 1. 质量提升
——一场高位引领的全速行动,从粗放到精细的高质量转型
质量是一个城市的精神、理念、文化和竞争力。
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市委、市政府把质量强市作为重大战略,提炼并大力弘扬“动力株洲,质量先行”的城市质量精神。
坚持质量先行。质量工作连年被写入市委全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高质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打赢“三大攻坚战”、高质量深化改革开放、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大任务,将高质量发展理念切实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质量工作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株洲出台了《株洲市质量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
高位引领,全速出击。坚持质量第一理念,株洲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了一场产业的高质量转型——
以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为突破口,推动新旧动能转换。261家企业全部关停,全市钢铁产能全部退出,累计拆除烟囱400多根,关停并转煤碳烟花生产企业400多家,影响GDP500多亿元。
以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为核心,着力构建3+5+2产业体系,将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打造成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提质改造服饰、陶瓷两大传统产业,推动全市产业迈上价值链中高端。
一减一加、一退一进,有力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了发展方式的转变。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7.5%,万元GDP能耗下降5%,高质量发展评价位居全省前茅。
▲北汽株洲分公司技术人员对新车质量进行检测
关键词2. 质量强企
——一段高质量发展使命征程,从株洲质量到全国标准的作答
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是建设的重要主体。
株洲统筹组织开展质量强市、质量考核、质量提升工作,分行业、分领域全面开展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提升行动。近3年累计开展烟花鞭炮、硬质合金、陶瓷、餐饮、建筑工程等专项提升行动30多项,从技术能力、人才引进、质量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陶瓷产业成功获批全国第三批陶瓷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创建了首个国家级出口日用陶瓷和电力电瓷质量安全示范区,质量抽查合格率从80%提升到95%。
有引导,更有激励、有支持。株洲在全省率先设立市长质量奖、率先成立金融控股集团,成立7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力支持企业夯实质量基础,提升质量创新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中车时代电气获得了中西部制造业唯一的中国质量奖,中车株机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株洲质量”,开始成为行业甚至全国标准。
标准引领之下,株洲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引进了6个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8个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涵盖轨道交通、汽车制造、橡胶制品、数控刀具、硬质合金、冶炼等方面,还有航空、航天等军工全国专业标准委员会;
作为IEC/TC9国内唯一牵头单位,中车株洲所带领动力产业企业先后制修订了101项国际标准,417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以中车株洲所为主力,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获批全国首批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先后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48项、国家标准51项、行业标准34项、团体标准48项、企业标准621项,以高分通过了验收。
目前,株洲共有各级各类标准化组织891个,标准化及相关技术人员近3000人。近些年来,株洲企业共主导和参与制修定国际标准131项,国家标准259项,行业标准315项,地方标准6项。现有全国性标准化示范点5个,省级标准化示范点10个,涌现了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示范企业,制定了服装加工、油茶生产、养老服务等一批团体标准,标准化工作百花齐放。
▲ 智轨电车株洲生产基地生产场景
关键词3. 质量供给
——一种全方位的贴心服务,从零散生长到市内闭环的流程整合
一年出具检测报告批次1万次,直接产值近1亿元,这是国家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以下简称“轨道国检中心”)去年取得的成绩。
在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制造业爬坡过坎,对检测及认证的需求更加迫切。
充分利用株洲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全国领先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株洲坚持政企共建,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批,成功获批全国唯一法定授权的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是株洲首家国家级质检中心。
检测平台,对于加强行业领域关键材料部件及其技术的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支撑显著。近年来,株洲不断强化检测配套能力,补齐产业链短板,已引进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赛宝实验室,推进检验检测机构向规模化、品牌化、社会化发展,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77个,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3个,省级检验检测中心7个,市级检验检测机构98个。
质量认证是企业跨地域发展、进军国际市场的敲门砖。株洲采取财政奖补方式,设立企业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专项奖励基金500万元,持续推行和强化质量认证体系建设这一质量基础性制度,引导各类企业获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各类认证,截至2019年11月,累计安排奖补资金110万元,激励38家企业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其他认证。
计量服务同步跟进。大力推进法制、工业、工程、能源计量监管,全市计量从传统的单一计量向服务产业、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纵深发展。目前,全市共有计量检定机构14家,并授权37家企业建立最高计量标准,共建立各项计量标准214项,其中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46项,共有5家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层级分明、分工合理、保障有力的检验检测体系,让株洲产业企业不再望向远方,在市域范围内即可完成检测认定,获得技术提升的支撑。
▲ 建宁驿站
关键词4. 质量惠民
——一幅温暖宜居的生活画卷,从不平衡发展到美好生活向往的展开
母婴室、便利店、用餐桌、休息椅,图书漂流角、充电宝、共享雨伞、急救药箱、免费WIFI,有政务终端机随时在线办理业务,甚至还是走失儿童老人临时联络站……
这是产自株洲的“建宁驿站”。它以“小厕所,大民生”的视角,给予百姓温暖的关怀,成为株洲高质量发展惠及民生的又一张“名片”。
去年,株洲针对建宁驿站的建设,申报了第六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以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建设体系、管理体系和运营体系。
从社区到街面,从水上到岸上,从天空到地上,从硬件到软件……株洲全领域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全覆盖、无盲区抓整治、抓建设,拿出绣花针功夫做细活儿,以耐心、细心和巧心,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投入重质量。株洲大力实施“民生100”工程,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超过80%。2019年省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市“民生100”工程有48项指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消费更安全。株洲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4%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省级以上畜禽水产品监测合格率100%。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药品监督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住得更放心。全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地方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水利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新建民用建筑实施节能设计标准率、城市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
环境更优越。湘江风光带、神农城、万丰湖一大批重大民生项目,让市民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湘江株洲段水质也从Ⅲ类上升到Ⅱ类,城市水厂水质达标率100%。今年1-11月,市区优良天数307天,优良率91.6%。(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晓燕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