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之八

党员下沉社区来报到 红色力量基层聚民心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之八

云上潜江报道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我市将推进“双报到双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全市重点改革项目来抓,全市98个一级单位党组织全部到联系社区报到,二级单位及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部到驻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干部18791名全部完成组织派遣报到和到居住地社区(村)报到,基本实现了“三个全覆盖”。

红色的党旗在基层社会治理一线高高飘扬,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城市社区的各个细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了,幸福感更强了。

“你看,我们小区架空层储藏室的门是不是都短一截,这可都是‘双报到’党员的功劳。”近日,记者来到兴城园小区,该小区党支部书记王明谱的一番夸赞让记者有些摸不着头脑。

锯了别人家的门为什么还得到夸奖了呢?

原来,今年9月,根据园林街道办事处的统一安排,兴城园小区开始老旧小区改造。

“施工过程中,有居民反映新修的小区道路比架空层储藏室地面高,这样下雨天会造成雨水倒灌进室内。”市水务局红星河闸管所报到党员张映是该小区2号楼的楼栋委员,他将居民的担心反映给小区党支部,党支部再上报给社区,由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和小区党员对居民进行走访,并与施工单位沟通,决定锯掉架空层门板下部分并加高门槛。

张映说:“如果直接锯门,居民肯定不理解,后来经过党员上门耐心解释,居民不仅同意改造,还主动提出修改建议。”

如今,改造工程已基本结束,面对焕然一新的小区,居民们纷纷表示住在这里更舒心、更安心。

党建引领,让红色元素渗透到组织架构的方方面面,“红色引擎”全方位激活基层治理动能。

我市搭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指导成立2个街道大工委、31个社区大党委、556个小区党支部、1724个楼栋党小组、2806户党员中心户,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到每个小区、每个楼栋、每户居民。

依托“红色”组织,一支支“红色”服务队伍活跃在社区治理一线,为百姓解难事、办实事。

“现在雨天再也不用担心要蹚着水出小区,这可都是老百姓自己‘点单’,报到单位给我们解决的呢。”近日,除尘小区党支部书记鲁新华兴致勃勃地说。

我市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做法,进一步发动力量,推动98家机关企事业一级单位、18791名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下沉开展服务,常态化参与共建共治事项和社区治理活动。

同时,组织党员干部积极认领基层党建引领、疫情常态防控、政策法规宣传、生活便民服务、公共文体娱乐、社情民意收集、邻里矛盾调解、文明创建、邻里守望帮扶、中心任务推进等服务岗位,组建各类“红色服务团队”,设立“红色服务小分队”,让“红色”身影活跃在各个小区、楼栋,形成服务居民群众的强大合力。

我市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干部接单”服务模式,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实行有效对接,精准开展服务,搭建起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鲁新华所说的“点单”正是这一服务模式。

今年7月,鲁新华收集小区居民反映的情况向负责的小东门社区“点单”,社区则根据实际情况“派单”给报到单位市委党校,市委党校“接单”后立即着手解决问题。不到两个月时间,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家纷纷点赞。

“我们建设了辖区资源、群众需求和共建项目‘三张清单’,由社区大党委统筹协调,发挥各单位资源优势,推动人力、阵地、项目等资源共享,实现资源‘1+1>2’的融汇效果。”小东门社区党总支书记周文君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广泛征集居民群众“微梦想”“微心愿”“微诉求”,将党建工作与精准服务居民紧密结合,组织开展各类“红色”主题活动。同时,在职党员干部带头,把志愿者、居民群众、退休老党员等力量带动起来、整合起来,一起开展活动,切实把党的工作覆盖到基层治理每个角落。

“我们将参与‘双报到双服务’情况作为干部提拔、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干部考察时需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增强社区党组织话语权。同时,将参与‘双报到双服务’积分向党员所在单位反馈,作为年度考核评价、评先表优的重要依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