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潜江新闻网报道,竹根滩镇群联村大力发展半夏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亩平收入1.5万元,带动群联村人均增收7890元。
对于人多田少的镇村来说,农民致富靠什么?群联村给出了回答:靠创新发展特色产业。过去,竹根滩镇农民种植模式单一,大多数农户以种植“小麦-黄豆”为主,收入低下自不待言。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要解决温饱问题都难,更别说致富奔小康。如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号召和支持下,一些农民靠发展蔬菜产业率先脱贫致富。如彭洲村大棚蔬菜基地,王康周连片蔬菜种植基地。这里的农民不仅自身尝到了发展蔬菜产业的甜头,还带动邻村的不少农民也走上了致富之路。现在,半夏种植大有可为,于是,群联村等村农民纷纷发展半夏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
农民发展种植业,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是“东施效颦”,明明自身土地、技术条件有限,看到别人种养虾-稻赚钱,自己也盲目跟进,到头来十有八九要受损。二是“好高骛远”,幻想能一夜暴富,搞一些不切实际的路子,最终撞得头破血流。这两方面的教训都很深刻。只有找对路子,方能致富无忧。必须找到切合自身实际的产业,依靠科技,掌握要领,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单说半夏产业对我市许多农民来说就十分对路。首先,半夏对土质要求不高,我市大部分旱地适宜半夏繁育生长,且一年可种植两季,收获两季,效益喜人。二是半夏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劳动强度不大,适合各类人员种植。三是许多村的农民先行一步,取得成功,做出了榜样。四是半夏市场潜力巨大,不愁销路。在潜江,半夏产业如日东升,方兴未艾,成为我市继小龙虾产业之后的又一主导产业。“潜半夏”已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其品牌价值达到6.55亿元。
正所谓“贫有千种,困有百样”,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摸索出一条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路子,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本网特约网评员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