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文化周:一场繁“花”盛宴 结出累累硕果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曹以成)第四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已于11月13日落幕,璀璨光影转瞬定格成永恒记忆,这场文化盛宴再次将潜江名片递交到全国各地。

从最初陈列曹禺著作、展示潜江文化,到如今形成文化品牌、扶持剧本孵化、筑梦戏剧之都……曹禺文化周在中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迎来高光时刻。

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志毅赞道:潜江依托曹禺文化周,充分将文化创意与文旅发展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戏剧文化品牌。

曹禺先生的外孙唐迎更是对这座历史人文之城寄予重望:潜江应作为中国未来戏剧人才的摇篮,大力发展戏剧教育,建设戏剧、影视制作基地,让戏剧精神流芳百世。

缘起于一位戏剧伟人,潜江用文化积淀与创新活力,交融出一场盛宴,在文化传承中礼赞时代精神,它,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凸显名人效应——地方文化“破壁出圈”

1934年,曹禺话剧处女作《雷雨》问世,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

1989年,曹禺先生于病榻之上提笔写下散文名篇《我是潜江人》,情真意切的话语镌刻在百万潜江人民心中。这位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让潜江与戏剧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潜江拥有沉淀千年的历史与人文,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在这里找到滋生的土壤,与潜江民歌一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北省唯一的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坐落于此,让潜江具有深厚的戏剧底蕴、丰富的戏剧文化、坚实的戏剧基础和浓厚的戏剧氛围。

2004年,《雷雨》问世70周年,潜江借机举办首届曹禺文化周,“曹禺故里”惊艳亮相。而后10年间,潜江又相继举办两届曹禺文化周,曹禺文化周被评为“中国最负盛名文化艺术节”。今年,第四届曹禺文化周引来黄梅戏、京剧、越剧等10多个剧种齐聚,“中国戏剧之都”的建设步履铿锵有力。

为纪念曹禺先生而举办的文化活动,让梅花奖艺术团等国家级专业文艺团体聚首潜江,也让地方剧种荆州花鼓戏走上大舞台,实现“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和谐共融。

繁荣文艺创作——精品纷呈亮点频现

30年来,潜江深入挖掘曹禺文化内涵,继承发扬曹禺精神和戏剧创作传统,曹禺文化这张靓丽名片,让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盈枝。

根据曹禺名著改编创作的大型花鼓戏《原野情仇》,曾两度赴京演出,荣获多项国家级艺术大奖,2006年赴德国演出,成功将潜江文化推出国门。

2015年来,潜江连续4年举办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和“曹禺杯”优秀剧本征集评选活动,征集优秀剧本3400余部,吸引全国各地的文艺院团、影视制作公司500多家来潜,签约剧本达355部,60部作品走上舞台或荧幕。

作为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的重要成果,大型现代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以“穷窝子”依靠养虾变为美丽新农村为背景,讲述两代人之间的命运纠葛,该剧将传统唱腔与民歌小调完美结合,满富潜江韵味。

2019年,该剧相继登陆北京、上海等地,斩获第16届文华大奖提名剧目奖、第34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奖,并在全国各地开展巡演。

如今,越来越多文艺精品在潜江这片文化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潜江对曹禺文化品牌的不懈追求,也将通过曹禺文化周为人们所更加熟知和称道,激励更多文化人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

推动城市建设——公共设施遍地开花

在软件上,潜江不断加强戏剧文化的挖掘与建设;硬件上,潜江更是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先后建成曹禺公园、纪念馆、祖居、大剧院等一批公益文化设施,成为文艺工作发展的重要载体。

2019年,卓尔集团投资的曹禺文化旅游城项目开工,创下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设的新速度,为全市推进“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战略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项目的世博湖北馆新馆、曹禺纪念馆新馆,均于今年曹禺文化周期间升级完工、对外开放。与此同时,三期项目戏剧小镇顺利奠基,成为潜江文化产业新地标。

在位于城南的紫月湖畔,总投资5.2亿元的市文化中心项目全面启动装修布展。该项目集博物馆、图书馆、综合档案馆、工人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中心等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将全天候向市民开放,成为群众的“心灵港湾”。

而在潜江各区镇处,一间间农家书屋书香四溢,一个个文体广场热闹非凡。至目前,23个区镇处文体广场覆盖率达100%,基层图书馆分馆覆盖率达80%,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正在形成。

催生“潜江现象”——群众站上舞台C位

以改善文化民生、提高全市文化生活质量为目标,潜江平均每年免费送戏下乡演出150余场,送流动图书3万余册次;开展“潜江大舞台”文化展演、“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下基层等活动,惠及群众近18万人次。

此外,更是每年设立650万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有了阵地、资金和活动,正如花朵有了肥沃的土壤和精心的浇灌,“唱响潜江、舞动潜江、戏迷潜江、欢乐潜江、魅力潜江、诵读潜江”六大群众文化品牌应运而生。

丰富的文化活动挖掘出了郑格子、汤晓菲等歌手界名人;中国文坛崛起近百人的“潜江诗群”,《潜江诗选》受全国广泛赞誉;月月有文化活动,村村有文艺队伍,群众渐为文化舞台的主角,潜江呈现出一派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中华诗词之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纷至沓来。“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创作基地”等相继落户,潜江揽获一块块国字招牌。

孕育后起之秀——戏剧薪火后继有人

11月9日晚,经典剧目《原野情仇》,在青年演员答沙、付潜芬、付佩佩、丁明安等人的全新演绎下,再次让观众眼前一亮。

早在2014年,一支平均年龄25岁的年轻演艺队伍,排演青春版花鼓戏《五女拜寿》轰动全省,荣获湖北省地方戏艺术节演出金奖;2016年,吴珍珍、答沙等一批新生代演员挑大梁,出演新编花鼓戏《焚香记》,亮相湖北省第二届花鼓戏艺术节,获万千好评……

多年来,潜江聚焦人才培养,依托名牌大学培养艺术人才,与上海戏剧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等联合培养各类文艺专才。同时,实施“名家传戏”工程,以师带徒,培养出40余名艺术造诣精深、个性鲜明的花鼓戏青年演员。

现如今,胡德刚、张海丰等众多民间艺人成长为优秀文艺工作者;青年演员付潜芬获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配角奖”;答沙、吴珍珍获2018年“湖北戏剧牡丹花奖”……曹禺故里的艺术园地百花盛放、春色如许。

促进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朝气蓬勃

文化搭台子,经贸来唱戏。

11月8日,潜江借盛会之举,大力招商引资,与上海戏剧学院签订新一轮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曹禺文化品牌,推动艺术人才及作品培养;11月13日,在第四届曹禺文化周举办的经贸招商活动中,签约项目达47个,协议总金额257.5亿元,涉及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纵观四届曹禺文化周的招商成果:第一届文化周期间共签约项目20个,协议引资18.16亿元;第二届文化周期间,41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金额191.77亿元;第三届文化周引资总额达290.82亿元,创历史新高。

通过16年创新实践与经验积累,潜江已逐渐走出“节会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路子,推动经济与文化的互促互进。

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势头愈发强劲的今日,文化力量悄然成为潜江扎实雄厚的软实力,让江汉平原振兴发展高质量示范区建设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