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探访市文化中心项目建设

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

——探访市文化中心项目建设

云上潜江报道 深秋的紫月湖公园天高云淡、风景如画。

在公园西侧,兴盛路与东荆大道交汇处,市文化中心项目建设正酣。记者在该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主体建筑已封顶,整个建筑物雏形初显,工人们正在为即将开始的室内装饰做着准备。

市文化中心作为我市投资的重大民生项目,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高标准、高质量,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来到项目现场旁的办公区域内,该项目指挥部正在进行每周一次的碰头会,一周一汇报、一安排、一调度、一督办,报进度、说困难、讲办法、解难题……转眼两个小时过去了,各组负责人领着新的任务清单又开始紧锣密鼓忙碌起来。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志诚告诉记者:“项目经过公开招标、专家评审、市民代表投票等环节,最终采纳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方案总体布局。项目已于2019年7月开工,施工单位为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该项目建设用地约占7.33公顷,由博物馆、图书馆、综合档案馆、城建档案馆、工人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共服务配套以及地下车库等功能区组成,总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

从设计图上可以看到,市文化中心传承了古章华台的空间设计精髓,采用园林布局,将整个建筑与紫月湖公园融为一体,景观绿化与建筑交织渗透,既秉承了潜江园林城市的美誉,又体现出当今生态引领的建设理念,成为打造产业、城市、生态有机融合的公园城市典范。

屋顶起伏的钢结构隐喻着潜江水文化,红色陶土板和黑色金属装饰线条的搭配源自楚地古老漆器,建筑体量通过文化长廊相连,形成了面向城市大气磅礴的形象,体现出荆楚建筑的“大气、兼容、张扬、机敏”的精神内涵。同时,该建筑引入中国传统园林“游廊”的概念,连接各个单位的文化长廊将24小时向市民开放,把市民从各个方向引入建筑内部,环绕文化长廊布置观景平台、文化餐饮、视听展演等功能,营造出多元互动的公共服务场所。

“可以说,整个设计呈现出了潜江本土的地域文化,同时又体现出公共开放的特点。最为特别的是,文化中心也是我市第一个按照绿色三星标准打造的建筑,这个设计方案还是同济设计集团2018年度‘建筑创作奖’获奖作品。”市文化中心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指着设计图介绍道,建筑整体采用了海绵城市、立体绿化、垂直遮阳、装配式等绿色技术,打造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景观用水经由百里长渠引入,雨水收集、中水回收等作为补充,大大减少了日常维护的成本。为了确保文化中心的建设质量,还实现了主体设计和内部整体装修的无缝对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出入测量登记体温……采访中记者看到,市文化中心项目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疫情防控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不断完善强化。

“市文化中心项目规模大、建筑体量大、市民关注度高,我们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阳光透明的原则,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放心工程、阳光工程。”武汉星宇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项目总监赵业容告诉记者,该公司与施工单位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合理安排人员调度,采取流水作业等方式,努力把受疫情和天气所影响的工期赶回来。

明年,市民们将欣喜地看到,一座全新的城市文化“地标”将会与紫月湖公园融合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为城市增添更多靓丽色彩。(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