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
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组织基础和重要支撑。
近年来,由于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导致青年大规模、跨地域、跨行业、经常性地流动,使共青团传统的组织形式、工作方式不能完全适应青年的变化和需求。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必须大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从根子上“强筋骨”。
“打破行政化思维,探索适应团员青年流动聚集特点、工作力量配置合理的组织架构,以多种方式构建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逐步实现县域共青团工作有效覆盖和整体活跃,是我们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需要重点攻坚的目标之一。”团市委书记李亦哲说。
随着大批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进城就业,许多村级团组织“空心化”严重,为了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疫情防控期间,团市委将竹根滩镇作为我市“村居区域联片建团”模式试点镇。
该镇团委围绕“区域联片”的思路,按照地理位置相近等原则,在全镇分建三江片区、左桥片区、竹市片区、沙街片区等4个农村片区团总支,并派出机关优秀青年干部担任片区“第一团总支书记”,统筹协调各片区村级团组织投身中心工作。同时,该镇还组建了4支“片区青年突击队”,带领农村团员青年主动发挥作用,疫情期间,4个片区团总支共走访农户近2万人,为该镇395名精神障碍患者统一代购600余份药品。“联片建团”成为农村领域团建的新抓手。
“我们乡镇团委也不是独立作战,今年,团市委还安排了江汉油田总医院团委与我们结对,通过共同开展团的各项活动,大大增强了我们工作的动力和信心。”广华寺办事处团委副书记雷艳说。
今年,全市23个市直单位团组织与所有区镇处全部实现“一对一”共建,联合为分散在各区镇处的300余名留守儿童和困境青少年送上了“学业爱心包”,联合开展了近50场青年联谊活动、支部主题团日活动,构建了“市直+乡镇”的团组织联动机制。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市委更是紧盯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不以行政区划限制团组织设置,成立以园林办事处、泰丰办事处、杨市办事处等区域为重点,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业为发展方向的东片现代服务聚集区团工委;以总口管理区为重点,以装备制造、家居制造等产业为发展方向的南片智能制造聚集区团工委;以金澳科技、金华润、长飞光纤等企业园区为代表的北片石化精炼聚集区团工委;以乡村旅游、服装产业、农产品加工为发展方向的西片特色产业聚集区团工委。
分片建团,区域联片,一张强健的基层团组织网络逐步清晰,也“织”出了全市青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固本”与“培新”两手抓、两手硬。除了传统领域,团市委还分领域探索灵活多样的团组织设置模式,比如在中国·虾谷设立虾稻产业团工委,在周矶管理区成立潜半夏团工委,在以“一只番”为首的农民合作社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团工委。在我市,无论是养虾稻的青年创业者,还是种半夏的新型职业农民,亦或是返乡大学生,都能找到团组织的归属。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300多亩的虾稻田让我发愁,多亏了后湖管理区团委这帮年轻人,帮我解决了饲料、运输、销售等一系列难题,让我没有受到损失,今年的小龙虾已经销售一空。”后湖管理区关庙办事处新河生产队虾稻种养大户肖诗兵介绍。
后湖管理区龙虾养殖面积达4万亩,龙虾年交易量超万吨,产业规模超3亿元,辖区70%的居民从事与虾稻产业有关的工作。“作为虾稻产业团工委成员单位,后湖管理区团委深耕小龙虾全产业链条,精准发力,通过组织青年参与虾稻产业种养殖技术培训,青年团干直播带货‘潜江龙虾’等方式,助推虾稻产业不断兴旺。”管理区团委书记朱瑾介绍,他们将继续鼓励青年回乡创业,加大青年就业扶持力度,为后湖打造虾谷特色小镇贡献青年力量,切实提升团组织的社会存在感和大局贡献度。
潜江共青团在快递物流、外卖配送等青年聚集的新兴行业也迅速延伸触角,成立团工委,填补了新兴青年群体团建空白。外卖配送行业团工委就是这类团组织之一。
“此次活动为我们户外出勤期间提供了便捷,带来了清凉,送达了关爱。”美团外卖小妹龚孝京在8月5日举办的全市“青爱潜城·清凉一夏”启动仪式上说,今后将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贡献美团的青春力量。
当外卖配送团工委走近青年之后,流动团员青年不仅找到了“家”,还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市的大局工作,他们的青春在潜城大地闪闪发光。(来源:潜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