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个防汛哨所,171面“旗”

在九江江新洲的一处哨所前,防汛工作人员在观察水情(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新华社江西九江7月22日电 题:171个防汛哨所

新华社记者田朝晖、李兴文、黄浩然

在九江江新洲的一处防汛哨所前,工作人员将国旗扶正(7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九江江新洲,长江上一个孤岛,“逢大汛必罹水患”。

但面对11日罕见洪峰,江新洲经受住了考验。

洪水袭来时,距风浪最近的,除了41公里环岛堤坝,还有171个防汛哨所。

九江江新洲长江堤坝(7月17日摄 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哨所与堤坝一起环卫着江新洲。

堤坝边,红色琉璃瓦屋顶的哨所十分醒目。岛上15个行政村的1500多位党员干部、村民昼夜轮班值守在哨所上。

江新洲最险处在洲头,洪水在此受阻分流,因此,洲头受风浪冲击也是最猛烈的。这里归85号哨所“管辖”,7月以来,值守在此的后埂村老支书梅俊洲,每天以哨所为中心在1.5公里堤段上巡查4个来回,不到夜里两点前很少入睡。

当了大半辈子村干部,哪里是险工险段,他了然于心。即便如此,他还要来来回回地走,反反复复地看。

在九江江新洲的一处防汛哨所,两名防汛工作人员在哨所前合影(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哨所墙上,贴着巡堤应注意的六个时段:黎明时、黑夜时、换班时、吃饭时、狂风暴雨时、退水时。

11日18时,正是大家吃饭时,长江九江站水位涨至22.4米,超警戒水位2.4米,水面几乎与堤坝持平,正在巡堤查险的梅俊洲发现一处泡泉。

“有泡泉,赶紧来!”梅俊洲呼救,85号哨所里的防汛员迅速行动。

10分钟后,除险专家赶到现场,铲土、打圩、装袋……一小时后,泡泉被堵住,险情排除。

在梅俊洲心里,哨所在,堤在;堤在,家才会在。

九江江新洲长江大堤上,防汛工作人员正在巡查堤坝(7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过去遇汛情,老一辈江新洲人会抬木头、扎芦苇搭起巡堤棚。现在巡堤棚升级成高6米、两层的防汛哨所,平时是村民乘凉休憩之地,“战”时,171个哨所立即就成了抗洪抢险的“瞭望哨”。

11日晚,遇险的不只是85号哨所。20时,洪水越过北堤中段,汹涌而下。正在93号哨所值守的江洲村村支书余乃胜,发现险情立即吹响哨子。

漆黑的雨夜,40多位村民循着哨声赶来。他们迎着风浪,经过5个小时的紧急抢险,垒起了1米高、80厘米宽、560米长的子坝,奇迹般挡住了漫灌的洪水。

在九江江新洲的一处防汛哨所,两名防汛工作人员正在装填沙袋(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次日1时,长江水位蹿升至22.81米,超过坝面40来厘米。洲尾,洪水如脱缰野马,裹挟着泥沙越过长堤。

洲尾堤坝含沙量高,土质偏软。漫灌,溃堤,风险叠加。危急关头,在171号哨所值守的柳洲村村支书洪棉雪迅速反应,与闻“汛”赶来的党员、解放军战士跳入水中,不断地垒叠沙袋……

在九江江新洲长江大堤上的一处哨所前,防汛工作人员正在巡查堤坝(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这是孤岛上的一个不眠夜!

22日,九江站水位退至22.12米。汛情趋缓,洪棉雪们继续值守。

长江“2号洪水”又在路上了。171个防汛哨所,迎着风浪挺立,如同171面“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