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整座城市与人工智能紧密关联,一个生态日渐完善、创新不断涌现、产业活力迸发的人工智能发展“上海高地”正加快形成——
AI“上海实践”全球关注:超级城市 超级赛道
制图:张夏
上海正将整座城市与人工智能(AI)紧密关联,一方面,借力AI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治理,另一方面,依托城市为AI绽放打开空间。这个彼此赋能的正向循环之中,一座生态日渐完善、创新不断涌现、产业活力迸发的AI“上海高地”正加快形成,从而构成了值得全球关注的AI“上海实践”。
统计显示,上海目前的AI重点企业已达1100多家,2019年行业规模增长10.7%。今年虽有疫情影响,但AI作为在线新经济的重要支撑,重点企业普遍逆势上扬;同时,腾讯长三角AI超算中心、商汤科技新一代AI算力平台、北杨AI小镇、达闼机器人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不断落地或开工,AI的新动能不断注入。
超级赛道与丰厚土壤
最高可达百米的风力发电机必须定期“体检”,及时排查叶片上的微裂缝。但长期以来,因为难以真正抵近观察,因此,很多风机巡检员只能靠肉眼和一架望远镜,远远地瞄准风机、盯上几个小时。极大的劳动强度,换来的是极低的检视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当上海AI初创企业——扩博智能为风电行业首创“无人机拍摄+机器视觉”的巡检方案时,立即受到广泛欢迎。短短两三年时间,扩博智能的AI巡检效率已提升为传统方法的10倍,业务迅速铺开,目前已覆盖全国140多个风电场。
谈起快速发展的体会,扩博智能创始人严治庆坦言,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综合实力能为AI成长提供丰厚土壤:一方面,在上海创业,有助于企业吸引顶尖人才;另一方面,上海在工业、金融、商业等领域的深厚底蕴,为AI技术的完善与落地提供了充足机会。比如,与风电行业巨头上海电气的合作,就让扩博智能受益良多。
风电只是非常细分的行业,但扩博智能的故事足够展现出AI领域“上海实践”的精髓——将城市综合优势与AI发展融合,以应用牵引产业的发展,从而在超大城市中孕育出无数条超级赛道,让AI与传统行业同步加速、迈向繁荣。
市经济信息化委提供的信息显示,近年来,上海在全市推动“AI+”战略,利用各种行业平台,推动AI企业与制造、交通、金融、医疗、文教等对接,既创造出一批“无人车间”“智慧园区”,也培育出依图科技、商汤科技、深兰科技等本土领军企业以及一批极具活力的中小企业。
特别是这两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AI应用场景建设计划,将超大城市的市场公平地开放给海外巨头与本土企业。迄今,上海累计开放标杆场景30个,在海内外征集到240多个解决方案,彻底打响了上海的AI品牌。据透露,今天揭幕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第三批AI应用场景将继续发布,更多AI“上海实践”预计将在未来一年中陆续落地。
硬核实力与人才吸引
AI是一个典型的应用与技术双轮驱动的行业,在发挥场景牵引作用的同时,上海一直坚持提升AI的创新策源能力。
过去一年,上海的AI创新能力出现全方位提升:基础研究领域,上海期智研究院、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等揭牌落地,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等稳步运作;技术转化方面,商汤科技、依图科技、明略科技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先后授牌,深兰科技、寒武纪、优刻得等7家上海市AI创新中心揭牌;在创新项目实施方面,西井智慧港口无人驾驶平台、云从人机协同智能操作系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立项。
人才是创新之本。去年以来,上海AI人才的集聚效应更加明显:目前,国内三分之一的AI人才集中于上海,特别是一个年轻、高知、富于创业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群体正日渐壮大——全市AI百强企业中,近半数的创始人曾获国际顶级技术奖项或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同时,随着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等一批国际顶级专家“落沪”,上海AI人才的“绝对高度”也继续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疫这个特殊考场上,上海一批AI代表性企业也凭借扎实的创新实力,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依图科技在国内率先推出新冠肺炎CT读片系统,将数小时的评估压缩到3秒,并在全国百余家医院部署;联影医疗的“天眼”CT,可以让医护人员无须接近患者,就能自动对准位置完成摄片,大大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钛米机器人在向武汉驰援数十台医用消毒机器人之后,又将产品“火线升级”到2.0版,使其工作场景从医院扩展到机场、车站、学校等公共空间……可以说,上海AI力量能快速完成技术迭代,背后靠的就是硬核实力。
制度供给与环境营造
AI“上海高地”的崛起,除了注重发挥市场的力量,另外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结合城市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制度供给与环境营造力度,拉长长板,补齐短板,从而让AI能更充分利用超大城市的综合优势。
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后,上海出台了人工智能创新生态行动方案,提出五大任务、七个专项行动,通过科学谋划创新资源,构建多元协同、根基扎实、富于活力的创新生态基础。
为加速产业集聚、降低创业成本,上海重点打造浦东张江、徐汇西岸、闵行马桥、临港新片区等AI集聚区,推出市北高新、长阳创谷、虹桥智谷等特色园区,“东西集聚、多点联动”的产业空间格局初步形成;为帮助无人驾驶尽快提速上路,上海在全国率先发放开放道路测试牌照,迄今有20家企业获颁牌照78张,两个数字都居全国之首;为夯实创新根基,上海加速布局一批AI基础研究和行业赋能平台,并推动AI开源软件的国际规则互认,构建开放生态;为满足AI行业融资需求,上海加速投融资对接,推动优质企业登陆科创板。此外,首期规模100亿元的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已基本完成募集,未来将形成千亿元级的基金群。
精准高效的制度供给,源自上海对AI行业的理解,或者说“心灵相通”。开放、创新、包容——沉淀在上海城市品格中的这些元素,与人工智能行业的气质非常匹配,这造就了AI的绽放,更使上海能不断做大全球AI“朋友圈”,并用短短三年时间,使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一全球顶级平台的品牌越来越闪亮。
让我们在黄浦江之滨,满怀憧憬,迎候无比精彩的三天以及无比精彩的未来吧!(记者 张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