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5月28日电 题:山路尽头桑葚香
新华社记者张宇琪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天津市蓟州区于桥水库南岸的红花峪山谷,看到漫山遍野的桑树翠绿欲滴,绿叶后颗颗诱人的桑葚挂满枝头。
沿着宽阔弯曲的山路前行,尽头便是别山镇西史各庄村村民闫素英的桑葚采摘园,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在斑驳的树影下采摘。
天津市蓟州区别山镇西史各庄村村民闫素英展示今年丰收的桑葚(5月26日摄)。新华社发(闻强 摄)
闫大妈和家人正忙着打桑葚、装箱,一旁的游客排队等着购买新下树的桑葚。“今年桑葚又是大丰收,我们的桑葚不仅个大饱满,吃起来还甜美多汁。”闫大妈笑道。
闫大妈觉得村里去年修的宽马路给大家伙儿办了实事,“自从修了这条宽马路后,采摘游客的车开得进来,也方便桑葚卖出去。”
不少游客也表示,之前来村里采摘走的那条山路不好走,不仅窄,还绕远,路上还要翻山梁,现在这条路又宽又平坦,好走多了,带家人来采摘方便不少。
游客在天津市蓟州区于桥水库南岸的红花峪山谷采摘桑葚(5月26日摄)。新华社发(闻强 摄)
“我们村的桑葚种植历史悠久,房前屋后、山坡沟谷都是桑树,其中,最古老的桑树已有700余年,百年以上桑树就有150余棵。”别山镇西史各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宏波自豪地说,2014年在区镇的帮助下,红花峪桑葚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每年5月份至6月底,都有自天津、北京、河北等临近地区的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红花峪山谷与天津市“大水缸”于桥水库一山之隔。为保护绿水青山,蓟州区在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中,结合西史各庄村桑树种植历史,发展了千亩桑园,在护绿增绿的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
近年来,为了让桑葚走出大山,别山镇政府先是修建了环山公路,方便村民种植收获果实。为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2019年别山镇政府又协调相关部门修建了一条1.3公里的柏油路,通达干线公路,方便更多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两条路修完,村民的“致富路”更宽了。
镇政府还组织天津、北京的农业专家帮助农户嫁接优良品种。如今,西史各庄村桑树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年产桑葚250余万斤,年产值1000余万元,小桑葚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果”。
“下一步,村里还打算建立冷库,购置烘干设备,延长桑葚的销售期,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孙宏波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