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故事|马新强:化危为机靠创新

新华社武汉5月20日电  题:“化危为机靠创新”——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履职记

新华社记者梁建强、王斯班

“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大不大?”“复工复产的进展怎么样?”“企业的发展需要哪些支持?”全国两会前,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对武汉“中国光谷”多家企业进行调研。

3月20日,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中)在武汉“中国光谷”一家企业进行调研。新华社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武汉部分企业遭遇空前压力,主营收入和利润下滑。走访调研中,马新强和许多企业负责人都谈到一个相同的话题:创新。

“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全员努力下,最大限度保障了客户订单交付不延期,生产不‘断链’。”马新强以华工科技举例说,“在人员、交通、物流阻断的情况下,做到高质量准时交付并不容易。非常时期,能够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创新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他用一组数据作为补充:近年来,华工科技研发投入占经营收入比例逐年递增,2019年研发投入逾3亿元,年度累计完成专利申请237件,软件著作权登记88件,制定行业标准8项,实现知识产权质与量双提升。“只有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摆脱同质化竞争,并在面临危机时在产业链中占据优势。”

凭借创新,华工科技迎难而上;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也在思考着,如何借助创新,为遭遇疫情重创的武汉加速“重启”提供更多动力。

目前,结合相关调研,他正在准备一份呼吁支持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议。

5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中)在武汉“中国光谷”一家企业进行调研。新华社发

“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武汉具有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优势和基础。”马新强说。

他建议,相关部委批复武汉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同时建立推进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领导机制。

“在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过程中,建议国家发改委及相关单位和部门,在项目规划、政策措施等方面给予武汉倾斜,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研发平台。”马新强说。

他还来到华中科技大学相关实验室以及部分芯片、光器件企业调研,从产学研角度了解“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建设情况。

“建议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创新平台,打破科技体制和地域瓶颈,鼓励全球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加入,实现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支持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创立微电子一级学科,创新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着力建设应用型微电子国家级人才培养高地,持续构建有利于武汉芯片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又一份建议,在调研过程中逐渐形成。

一份份建议,具体内容各不相同;创新,却是不变的主题。

相关链接:

唯有创新立潮头——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采访手记

新华社武汉5月20日电  题:唯有创新立潮头——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采访手记

新华社记者梁建强

创新——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为大会准备的建议中出现的“高频词语”。

作为企业的“掌舵人”,他一直推崇创新;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他始终在思考如何才能进一步培育创新的氛围、强化对创新的支持、激荡创新的活力。

疫情期间,华工科技激光智能装备明星产品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成为“爆款”,1至4月出货订单价值数千万元,且已正式应用于一家企业负压监护型救护车的生产中,并首次替代了客户此前购买的进口设备。“这一设备所用激光器及切割头都是自主研发,仅切割环节就可为客户节约近千万元投入。”

作为全球光模块产品核心供应商,华工科技旗下企业华工正源1月28日启动防疫、复工两手抓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带动前端100余家上游供应商开足马力保供应。

“目前,华工正源光模块日产能已超过去年最高水平,一季度订单大幅增长。”他说,“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以高质高效的产品与服务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

今年5月9日,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在马新强代表推动下,华工科技开启创新升级的全新举措。

这一研究院由大功率激光加工先进装备研发中心、激光精密加工先进装备研究中心、光通信器件研发中心、传感器研发中心、激光全息防伪研发中心、智能制造信息系统研发中心、工业设计综合应用研究所等组建,定位为华工科技集团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战略支持机构。

“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一直是驱动华工科技成长发展的重要力量,要让创新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马新强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