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勇武 医者仁心——记解放军感染病防控专家毛青

新华社武汉2月27日电 题:兵者勇武 医者仁心——记解放军感染病防控专家毛青

新华社记者

兵者勇武,卫国护民;

医者仁心,救死扶伤。

毛青,火神山医院综合科主任,与高危污染物、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不论是当年抗击“非典”“埃博拉”,还是如今的武汉战“疫”,他都是逆行的勇士。

“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

毛青,正是所有来武汉抗“疫”人民解放军的其中一员。

敢与“死神”掰手腕的勇气与担当,是军人迎难而上、敢打必胜的如磐初心;

敢与“疫”魔拼刺刀的技术与实力,是医生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果敢担当。

解放军感染病防控专家毛青(右二)在火神山医院参加专家组会诊(2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解放军感染病防控专家毛青走在火神山医院办公区(2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既为军人,亦是医生

“4床怎么回事?!”“打好病历,15份!3点会诊!”

火神山医院狭窄的医生办公室里,一个声音显得格外响亮。

他叫毛青,解放军感染病防控专家,精瘦身材,一身荒漠迷彩,虽然坐在椅子上,但还斜挎着个黑色军用挎包,很特别。

此刻最让他揪心的是4床那位93岁高龄的患者,嗜睡状、不进食,严重虚弱……“不能等,我们得抓紧研究完善治疗方案!”

56岁,36年党龄,39年军龄,这是毛青的“个人简历”,也是此刻他站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守在火神山医院“红区”每一个病房的原因。

“你得配得上写进履历里的每一个数字。”毛青说。

疫情之初,他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将军装卷进行囊。

时间拉回到除夕,凌晨4点左右,毛青接到电话,“任务来了,马上就要走,你看谁去好?”没等电话那头说话,毛青打断道,“那肯定我去!”

“这个问题不需要问,既为军人,亦是医生。”毛青说,疫情就是命令。

出征!毛青就像一位坚守在战壕里的战士听到号声。

“我就是搞传染病防治专业出身的,别人来那叫奉献,对我,就是责无旁贷。”对毛青来说,没什么大道理,穿着军装,肩上有责任;身为医生,这是职责;老党员,理当模范带头。

在本该阖家团圆的除夕夜,他逆行而上,空降武汉,奔向疫情最前线、直抵最核心战场。

一次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一次次直面疫情的逆行,毛青一次次闻令而动。

这位火神山医院综合科主任,参加过抗击“非典”,阻击过禽流感,还曾去非洲执行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医疗任务,与高危污染物、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

“过去最紧张的经历要数抗击‘埃博拉’,第一次面对病死率如此高、传播如此快的疾病。”毛青回忆说,在高温高湿的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他和另外3名同事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了近5个小时,“当时汗水堵住了出气口,我以为自己快要被憋死了。”

“穿上军装,就要敢于冲锋陷阵!”在火神山医院,聊起当年那一幕,毛青说:“一个军医,如果终其一生不能上战场,那将多么遗憾!”

而这一次,是万千同胞有难,疫情凶险肆虐。当一位89岁的患者躺在救护车的担架上,已经没有力气走下车时,毛青没有犹豫,跨上车去,把老人家抱了下来。那一天,他身穿三层防护衣在病人通道入口一连站了5个小时。

在火神山医院,医护人员都没有白大褂,所有人的着装都在防护服和迷彩服之间切换。

这,是一场空前的阻击战。

“从来没有接触过那么大数量的传染病病人,唯有全力以赴。”毛青说。

综合科60位住院患者中,老年人居多。毛青每天查房4个小时以上,不仅详细询问病情、病史,还了解患者家庭情况,与患者家属建立联系,便于及时沟通,帮助患者重建信心。

“他很细致,有个老人不太爱说话,他会提醒我们主动去交流,关心患者的心理。”火神山医院综合科护士周燕说,救治病人、洗消防护……他都是冲在第一线,完成了每天的值班工作,他总会在病房多留一会儿,想尽办法安抚患者的情绪。

“不吃饭就没营养了,怎么回去遛你的小狗狗!”“我明天再来看你,要看到你笑啊!”……那天,毛青查房,听说一位老婆婆不吃饭,便鼓励开导她。脱口而出一段重庆话,化作笑声,传递了温暖,也传递了战胜疫情的希望。

因为隔着防护服,患者看不到他的表情,“但一听脚步声,就知道毛大夫来了。他连走路的样子都充满自信,听他的准没错!”一位患者说。

回到最初的那个从不离身的黑色挎包。

“里面就是电脑、笔记本和口罩。”毛青一边扒拉着包,一边解释,主要是为了方便随时随地查阅一些文献,跟踪一些病情的报道,了解前沿观点,及时记下对自己患者治疗的启发。“救治,场场都是硬仗!疫情时刻在变化,我可不能在原地等着。”

解放军感染病防控专家毛青在火神山医院医生办公室内研究电脑里的病历(2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毛青(左二)和同事在金银潭医院一线病房工作时合影(1月26日摄)。 新华社发

挺身前沿,冲锋在前

“毛主任,请您过来下。”右髋关节的疼痛加剧,但高低不平的脚步却没有放慢。

为了挽救群众的生命,从抵达江城之日起,这位白衣战士、技术尖兵,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

“大量的事情需要适应、组织和协调。”毛青说,初到武汉的时候,主要承担防控感染指导工作。“进行传染病救治,首先要构建一个完备安全的救治流程。病区结构合理、流程规范科学是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关键。”

第一站,金银潭医院。正月初一一早,毛青和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就进了两个待改造病区,走到每一个角落。争分夺秒,48小时内即完成实地了解诊疗环境、病区改造设置、制定工作规范流程、明确医务人员分组,并整体接手金银潭医院综合病房楼的两个病区,接手当天收治确诊患者。正式接诊后不到5个小时收治72名确诊患者。

无论是搬运物资、洗消防护,还是监督防控、救治病人,毛青总是冲冲冲。

一周后,毛青和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转战火神山医院。

2月2日进驻医院,2月4日收治首批患者。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从火神山医院发出的“战报”牵动人心:“批量收治病人”“首批7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收治第一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收治患者总数超过1000人”“病愈出院患者人数突破200人”……

“这背后,是毛青等专家没日没夜熬出来的。”火神山医院感染一科一病区主任李琦说,从金银潭2个病区,到火神山19个病区,难度更大。“火神山任何一个病区出问题,整个火神山可能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多亏了他在其中整体把控,不断优化流程设置,那些天,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

疫情如火,数字不断变化,毛青时刻脚步匆匆。

“他永远不知疲倦,有一次,我和他忙到凌晨1点从火神山回到住的地方,刚到驻地,他又要往金银潭医院赶,当时金银潭医院对面搞了一个方舱医院,也要请教他,他又搞到凌晨5点才回,休息了2个小时,又接着去火神山。”

综合科是火神山开科最晚的科室,当时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在半天时间内接收患者入院。这个时候,身为医院两个专家组副组长、任务繁重的毛青再次站了出来,请战担当科主任,冲到救治第一线。

“那时他右髋关节的旧伤已经加重了,走路一瘸一拐。但新成立综合科,病区60个床位需要布置,还有各类器械要到位。那天毛主任和年轻小伙儿们一起搬器械,挪床。”一个战士告诉记者,那一晚,把全部患者送到病房安顿好,毛青还走到每名患者身边,耐心询问病情,写下医嘱。连续几个小时,毛青右髋关节已是疼痛难忍。

科室医护人员来自军队多个单位,很多人没与毛青一起共事过,这次亲眼见到这位知名专家毫无畏惧与患者“亲密接触”,信心倍增。

周燕在科室的微信群里看到一张照片:一个老头蜷缩在工作椅上,垂着头睡着了。科室的医疗队员从不同单位和军种抽组而来,此前互相并不认识,周燕也是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毛青。“照片中,他刚结束了将近24个小时的连续工作,完成了45名病患的收治。”

周燕参加过在刚果(金)维和行动,对毛青的一言一行感同身受,她特别赞同毛青鼓励大家的一句话:这身军装,就是用来穿起冲锋陷阵的。

毛青总是冲在第一线,更是明确要求让自己第一个进入“红区”。

“并不是每个医务工作者都有防控传染病的经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帮助他们避免在不知不觉中犯下错误。”毛青说,“所以,我要第一个进去,给大家信心。”

他说,“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不是一句大话,是自己和战友时时刻刻需要面对的考验。

毛青为即将进入一线的医护人员做防护培训(1月25日摄)。 新华社发(高涛 摄)

准备进入病房的毛青请同事在防护服上写下自己的名字(2月5日摄)。 新华社发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

大年三十上午10点,是医疗队集合培训的时间。培训结束以后稍作休息,这支队伍将奔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线。55岁的急诊部副主任任小宝又一次在队伍中看到自己熟悉的身影。

“他是我师兄,80年代在学校读书时,我就知道他的大名——长跑冠军。”任小宝说。

“但人和名字我一直没有对上号,真正熟悉是2014年一起去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任小宝回忆说,包括自己在内的好多同事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作为医疗队感染方面的总专家,毛青想得很多、指导得很细。很多规范、流程、准备工作,他都想在前头。“不像别人拿个话筒说一说,他来实的,不玩虚的,他第一个穿防护服进病房。”

抗击“埃博拉”时,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救病人是第一位,更重要的还要把自己防护好才能救人,不然害了病人,也害了整个队伍。”任小宝说。

同为抗击“埃博拉”时的队友,老年科护士长肖莉看到“毛主任”也站在出发的队伍中,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

“传染科的分工、防护服的穿脱流程、重症病人的治疗方案这些重要环节都必须毛主任把关。他是非常专业的专家,而且经验丰富。”肖莉说,大家都认同他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来到武汉,对医疗队员进行监督是毛青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旦有病人,队员们都会冲上去,尽心尽力救治病人。但最让他担心的是,有人没有按正确的方式操作。

“我的监督不是监督大家工作有没有‘偷懒’,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在救治过程中忽略了防控原则。无意中揉揉眼睛、摸了摸脸,都可能带来危险。”

火神山建设期间,他在工地内一个通道一扇门窗地检查,每天能走出两万步。流程和图纸有了疑难,大家总是第一个想到他。有人大概估算了一下,最多的一天,毛教授接到30多个电话,第一句话都是:“毛教授,您能过来一下吗?”

火神山医院开始接收病人后,所有的隔离病房毛青进去走了一遍。“你知道吗?空置的病房和住满了病人开始运行的病房是不一样的,置身其中和隔着玻璃看,也是不一样的。”毛青说,“如果不真正走一遍流程,发现不了问题。”

哪个地方该放一盒手套,哪扇门应该加一把锁,医护人员脱防护服的地方需要准备盛消毒水的喷壶,500毫升是否会不够用,5升的会不会太重?毛青都要拍板:“就这样办。”

金银潭医院、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还有诸多方舱医院,毛青都应邀“过来一下”,当场拍板,形成最终的“毛版方案”。

抗击“埃博拉”的时候,毛青第一个进了隔离病房。这次在武汉,毛青也是第一个进去。

“进隔离病房,穿防护服时间长了就心慌,头晕,时间再长一点就头疼,想吐,全身汗湿就不提了。好多年轻人都受不了。”任小宝说,毛青负责的综合科,住满了60位患者,其中有8人的年龄超过了80岁,都属于重症患者,他每天都要进去查房,有时候一天进去二三次。

“我要做给大家看,按我说的做,才能确保安全。”毛青说。在毛青看来,当好感控专家,不光要有水平和经验,还要用实践来证明自己说过的话是正确的。“我可不当躲在人背后的专家。”

综合科病区里,老人们听力普遍都不好,又加上口罩和面屏遮挡,毛青查房时只好凑到他们耳边,大声吼。到了下午,他的嗓子就成了沙哑的“摇滚音”。

当前,湖北武汉的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战斗依然在继续,不容丝毫懈怠。

“工作一个月了,大家会形成麻痹思想,现在强调最多的是感染防控,自身防控不能松,要把每一天当第一天。”毛青说,自己每天不停地在队员们耳边念叨,要提醒大家,不能不在乎,更不能大而化之。

“我的职责除了救治患者,就是把每个队员平平安安地带回来。”毛青说,他要说到做到。(记者黎云、侯文坤、廖君、王作葵、贾启龙)

解放军感染病防控专家毛青(左)进入金银潭医院红区病房查房(1月31日摄)。 新华社发(高涛 摄)

毛青(右一)在火神山医院研究布置病房防护措施(2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黎云 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