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药价、用好药、少跑路 说说看病吃药那点事儿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降药价、用好药、少跑路——说说2019年看病吃药那点事儿

新华社记者田晓航、张泉、赵丹丹、鲍晓菁

用得起药、用上好药、舒心就诊,是群众就医的基本诉求。2019年,药品集中采购、医保谈判、药品审评审批“提速”等组成的政策“组合拳”打下来,老百姓求医问药有了哪些新变化?临近岁末,记者为你梳理。

集中采购、“灵魂砍价”:急需药救命药更便宜

对肺鳞癌患者周伟(化名)而言,达伯舒堪称“救命药”。虽然这种药疗效显著,然而,一年至少十几万元的“天价”药费,让他差点放弃治疗。

“我当时想的就是不能拖累家人。”周伟说,“但是最近听病友说达伯舒进医保了,大家都特别振奋。对我来说,这意味着治病有希望了,是一种重生的感觉。”

在近日结束的医保药品准入谈判中,“入围”的达伯舒每瓶支付价为2843元,降幅超过60%。包括达伯舒在内,此轮谈判共有70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新药被纳入医保目录,涉及癌症、罕见病、糖尿病等10个领域,价格平均降了六成,让“周伟们”看到了曙光。

同样因为给老百姓带来实惠,“集中带量采购”成了“年度热词”。2018年,11个试点城市开展药品集中采购,25个中选药品中选价平均降幅达52%,最大降幅超过90%。今年9月试点扩至全国,25个药品中选价再度降低。

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也被提上日程。骨科脊柱类总体平均降价53.4%,单个组件最大降幅95%;人工晶体类总体平均降价20.5%……据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主任万勇介绍,在率先开展试点的安徽省,自8月16日起,已有18家省属公立医疗机构开始执行谈判价格,“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谈判药品落地直接关系参保患者切身利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说,各级医保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将联手加强对谈判药品使用情况的监测,下一步还要扩大到整个新版医保目录药品的监测。

为打通政策落地“堵点”,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近日发文提出,优化集中采购模式,有序扩大药品品种范围;构建全国药品公共采购市场和多方联动的采购格局。

“通过药品集中采购和医保准入谈判,一些急需药、救命药价格大幅下降,减轻了部分患者的用药负担。”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专家颜建周说,随着集中采购品种范围扩大、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明年更多药品用药负担有望下降,惠及更大范围人群。

鼓励创新、加快审批:新药好药来得更多更快

周伟使用的达伯舒,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支持下的国产创新药。用于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甘露特纳胶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可利霉素,治疗银屑病的本维莫德……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下,一批本土的国家1类创新药问世并在2019年获批上市,为众多患者和家庭带去福音。

面对原研药价格过高、部分药品短缺问题,2019年,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供应保障工作加快了节奏。国家卫健委公布《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包含艾滋病治疗药物利匹韦林、乳腺癌治疗药物伊沙匹隆等33种药物,充分体现了鼓励仿制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供应短缺药品的原则。

饱受“缺药”之苦的罕见病患者也不再孤单。尼替西农、地拉罗司等用于罕见病治疗的药物出现在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中;治疗罕见类型肺动脉高压的波生坦片、利奥西呱片被纳入最新版国家医保目录。

为了让患者更早用上新药、好药,对临床急需的境外罕见病新药,国家药监局已会同国家卫健委建立专门通道审评审批,专门通道的药品将在3个月内完成审评。抗癌药等临床急需药品平均审评时长已缩短至12个月,与欧盟基本一致。

“国家通过支持原创药物的研发创新、鼓励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生产,从源头端增加了好药的供给,再加上审评审批加快、及时纳入医保,政策合力缩短了好药来到患者手中的时间。”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说,随着我国新药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审评审批向国际更高标准看齐以及医保目录不断调整完善,越来越多患者将因此受益。

扫码就医、异地结算:就诊报销更方便

山东菏泽退休职工时翠平今年4月来北京一家专科医院做足踝手术,出院一周后就在这家医院报销了3万多元手术费。

“过去到大城市看大病,要把单据拿回老家报销,手续复杂,流程长。”时翠平说,现在只需要在参保地的社保局提前备案就行,方便多了。

2019年,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定点医院越来越多。国家医保局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已超过2.5万家,累计结算395万人次。随着全国统一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服务试点近日启动,今后患者不仅有望通过微信小程序网上备案,还能查询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等信息。

报销更容易,就诊也越来越便捷。从曾经的“排长龙”“跑断腿”,到如今的智能预约问诊、快递送药上门……作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医疗健康”让“指尖上的医疗服务”变成现实。

统一标准的电子居民健康卡今年已在全国多数省份发行应用,有了这张电子健康“身份证”,患者可以在省内医院实现一码挂号就诊、自费和医保基金报销便捷支付以及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记录,再也不用带着一大堆不同医院的就诊卡出门。

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说,下一步要在全国实现“一卡通”,不仅“通”医疗机构,还要“通”公共卫生机构。

“通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群众看病就医、医保报销等环节都更加便捷高效。”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说,要进一步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有待巩固完善,需要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来解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