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通讯员 王颖婷)初冬时节,乍暖还寒,奔走在周矶管理区,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高标准农田平整方正,“四好”农村路笔直宽阔,大小沟渠纵横交错,白墙黛瓦,绿树掩映,硕果累累……一幅令人欣喜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位于潜江市东西城区结合部的周矶管理区,国土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1.1万人。近年来,该区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版图面积小、区域位置好,人口数量少、干事氛围好,经济体量小、质量效益好的优势,围绕“建设高质经济强区、打造生态宜居新区、创建幸福文明垦区”的目标,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质量发展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引导--打造特色潜力产业
在周矶管理区红旗社区的潜半夏原良种繁育基地,虽以入冬,但连片的标准化大棚里却是春意盎然--第二季半夏丰收在即。
今年年初,周矶管理区抢抓机遇,与潜半夏药业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潜江市泽农农业发展公司,建设潜半夏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基地。该基地共规划500亩,目前已建设单体钢架大棚80个,大棚面积2万平方米。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反租倒包”模式,引导群众发展半夏种植,努力把半夏打造成管理区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我们挖掘培育潜半夏全产业链,把潜力转化为动力和支撑。”管理区党委书记叶倚虎介绍,该区依托地理资源优势,以“万元万亩万户”产业扶贫模式为切入点,打造集“良种繁育+规范种植+技术服务+产销对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同时,二产业上,抓潜半夏精深加工,积极引进知名中医药企业,延伸产业链。三产业上,结合道地药材博物馆、康养中心、半夏交易中心等促进康养旅游。
潜半夏只是该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兴支点,省内颇具影响力的“绿之魁”牌西兰花,全市种植面积第一的“四季逗”大棚西瓜,俏销周边的“阳光玫瑰”葡萄,竞相迸发活力。此外,管理区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尝香思”“长格”“晓零轻”等品牌产品远销各地,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楚潜村韵、滕头园林、枫和生态园林不断提档升级,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新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蝶变--重塑美丽乡村气质
五七大道
安远大道
走在提升改造后的五七大道上,桂花香余味袅袅。仅仅是街道的绿化,都卓有讲究。
桂花、红叶石楠、红檵木球、火棘球、栀子花等各个品种争“香”竞“艳”。五七大道改造的绿化部分,不仅在“数”上有要求,更在“质”上做文章,既种大乔木,也种小灌木;既种常青树,也种落叶树;既种绿色树,也种彩色树,营造层次分明、四季缤纷的美学效果。
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步行道界限明晰。射灯、景观灯、照明灯有序排列,车行道、人行道、绿道干净整齐、井井有条,“同走平安路,共创文明城”等文明标语随处可见。据悉,该区五七大道投资500万元,将沿线街道设施统一化布局,形成完善合理的布局。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完工,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该区还黑化升级了集镇区主支干道,重建管桥路兴隆二桥,新建口袋公园,建设戴湖三队美丽乡村等环境改善项目,通过聚焦生态宜居,城镇“双修”工程,从复生态、补短板、强特色方面着手,实施绿化、美化、黑化、亮化工程,持续改善村居生态环境,重塑美丽乡村气质。
滋养--铸就精神文化高地
乡村振兴,周矶管理区践行着振兴先“振心”。
傍晚,凉风习习,徜徉在周矶管理区各个广场上,有成群结伴嬉闹的孩子,有舞姿婀娜的广场舞爱好者,有脸庞微微泛红的健身人群,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们携上妻儿老小,邀上三五好友在广场上活络筋骨、抖擞精神,尽情享受精神文化带来的乐趣。
今年开春,周矶管理区戴湖一队上演了一出特别的唱大戏。队里100多名青壮年自发组建舞龙队,利用春节假期到周边村庄舞龙,收到很多热心红包。
一队书记王仁祥说:“舞龙队的队员们辛苦排练、表演,却连一餐饭都不肯吃,都说要把红包留着,给队里当作文化资金。”于是,节后,队里就用收到的红包请剧团前来唱戏,与大家共享文化大餐。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好一曲乡村赞歌!
该区近两年共新建文化广场8个,总投入300余万元,建设总面积13000㎡,配套安装体育健身器材27套,分布在各个社区生产队,实现了村级广场超额全覆盖。为培育文明和谐乡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该区相继开展创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推选出李善军、罗鱼贵、郭新珍、王纯强等一批具有时代特点、赢得群众赞誉的基层榜样代表,形成了找模范、荐模范、评模范、学模范的良好氛围。文明之风在周矶管理区劲吹!
业兴、民富、村美、人和,这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美好愿景,正在周矶管理区变成一个生动样本,为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增光添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