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大剧院夜景
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李理)7个专业院团、2个民间剧团、600余名参演人员……为期3天的第三届湖北省花鼓戏艺术节在潜江举办,来自全省各地花鼓戏院团、专家、戏迷爱好者等千余人集聚潜江。
马昌湖畔,梅树扶疏,华灯璀璨的曹禺大剧院里,展演精品剧目11场,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兼具的艺术盛会。
这是湖北省花鼓戏艺术节第二次选择潜江。一座小城的声声花鼓,为何能不断引来八方宾客和艺术盛会?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雷文洁称,潜江在推动院团改革发展及促进院团抓创作、出精品、出人才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推出了一批优秀剧目和人才。
精品剧目齐亮相 潜江梨园漫芳华
本届艺术节期间,连台上演的精品剧目,有反映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的《河西村的故事》、有反腐主题的《戒石碑》、还有弘扬传统文化的《孝子里》……场场爆满,无一不令观者为之动容、为之钦慕。
“一次欣赏到这么多场好戏,真是过足了‘戏瘾’!”潜江观众张光义说,作为一名资深戏迷,花鼓戏艺术节能在家乡举办,这是最让他开心和骄傲的事!
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程彩萍称赞,这次花鼓戏艺术节,各个剧团像牡丹花一样,每一层都有每一层的美。
《河西村的故事》剧照
如开幕式当晚上演的《河西村的故事》就赢得了满堂彩。该剧目由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湖北省艺术研究院联合创作,去年底推出后广受好评,受邀赴江西、湖南、河南、北京等地巡演,并获得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提名奖。
“人物性格和表达方式都非常贴合时代背景,而且各个有血有肉有故事,让人不由得跟着笑也跟着哭。”来自天门的戏迷陈予香对《河西村的故事》由衷称赞、欲罢不能。
在本届艺术节的专家“一剧一评”研讨会上,国家一级编剧、剧作家沈虹光说,《河西村的故事》代表了湖北省花鼓戏的高水平,给地方戏曲出彩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样板。
《戒石碑》剧照
各地院团同台献艺,花鼓声声,惊艳水乡。其中,荆门市艺术剧院带来的反腐题材花鼓戏《戒石碑》也让戏迷们过足戏瘾,赞不绝口。
“尽管各地花鼓戏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通过艺术节,我们既可以同台竞技,又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荆门市艺术剧院院长罗涛说。
厚植花鼓沃土 激活传承发展源动力
“传统戏和现代戏的创新结合,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和推广辟出了一条新路子!”资深戏迷李誉斌对《河西村的故事》赞不绝口。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为了在传承中创新,更好的展现该剧的生命力,潜江充分发挥楚文化、曹禺文化、红色文化、龙虾文化、生态水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戏剧事业,把花鼓戏作为推动戏剧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保护与传承力度,让花鼓戏成为潜江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特别是在文艺人才建设方面,返聘国家一级演员胡新中、李春华退休后在当地工作,并与艺术高校联合开办花鼓戏专业后备人才定向班,培养花鼓戏专业演员20余名;实施“名家传戏”工程,以师带徒,组织青年演员申报湖北省牡丹花戏剧奖、上海白玉兰表演奖、湖北省戏曲年度新秀等,近年来,潜江涌现了一批技艺精深、个性鲜明的青年演员和《生命童话》《河西村的故事》等一大批经典名作。
“我们不希望听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评价,更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后无来者’是对我们老一辈艺术家最大的悲哀。”国家一级演员,第1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春华认为,要传承保护传统戏剧,培养并留住人才是一大课题。
去年,潜江花鼓戏大专班再开班,36名考生从报名的5000多人中脱颖而出。此时,包括付潜芬、答沙等历经10年锤炼的首批大专班学生,已从老演员手中接过振兴花鼓戏事业的大旗。
“通过开定向班、推戏曲进校园等方式,剧团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 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院长徐中兵说。
目前,潜江花鼓戏拥有国家一级演员5名、国家一级作曲1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名,演员60余位。年均演出超过200场次,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其中,30余台戏(次)和100余人(次)分获国家、省级艺术奖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