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李理)10月1日,记者在潜江市中心的潜阳中路看到,一条笔直宽阔的道路直通育才路,取代了原“110”路,与章华大道、园林南路平行。该路段新铺设的泊油路面在阳光下显得愈发浓黑、纯净。
“430米长、25米宽、双向四车道。”南浦北沿道路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胡凯介绍,该路段经过20年的推进,现今终于刷黑通车,老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这将极大改善园林城区的交通拥堵。
历经近20年的“阻城路”通车,是潜江市委市政府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守为民情怀、勇于担当作为的结果,也是潜江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诚挚献礼。
“110路”:“梗阻”市中心20年
70年代的潜江,潜阳中路是园林城区最为重要的主干道之一,潜阳中路以南的百姓纷纷在宅基地建起私房,私房密集形成了当时的城南片区。
80年代末,潜江出台红线规划,潜阳中路的最中心点以南被拉出一道口子,旨在与育才路贯通完善交通,但由于当地私房已错综复杂,这道口子没被拉通,还被当地居民自发形成了一个露天的小型菜市场。因110报警中心位于附近,故居民称其为“110”路口。
90年代潜江城兴起商品房建设,育才路在各商品房小区建设的契机下,被彻底拉通,与章华南路、潜阳中路、园林南路相连形成了一个宽“回”字路,而潜江中学、园林高中、园林二中、园林二小等几所潜江的重点中小学校均被镶嵌在这宽“回“字之中,随着城南居民不断增多,交通压力不断增大,“110”路口的贯通势在必行。
贯通路就要拆除居民私房,谈何容易?最终,“110”路段的贯通选择“委曲求全”,从潜阳路进入约百米后,由20多米宽急剧折为不到6米宽的窄路通向育才路。
变了形的“110”路,不仅通行能力无法满足城市发展和周边6000多户居民的需求,也成了潜江市委市政府心头的一根刺。
守初心、担使命:打通最后一公里
“110”路,必须通!
2019年,潜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其中,打通“110”路被列为全市“为民服务解难题”列出的9大问题之一。
“110”路地处潜江最为繁华、便捷的地段,部分居民自建房已形成近40年,住着几代人,故土难离,加之临街居民大多已将房屋改造成商业门面,有固定房租收入。大多居民不愿拆、不肯搬怎么办?
市委书记吴祖云及潜江各市领导,每半月到“110”路看望一次居民,帮助他们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解决实际困难;
城南社区老党员干部李家辉带头响应市委号召,第一个拆了自家的房屋,撕开了通路的口子;
城南社区书记罗庆富带着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挨家挨户上门疏导居民心理、宣讲政策、公开解读征收方案;
存在就业问题的通过就业培训上岗;存在子女上学问题的解决学区;拆迁居民还可用3500元/平米的价格购得造价4500元/平米的东荆花园高层住房……
几个月过去,“110”路上的自建房一一倒下,唯独剩下李建国一家9口人的2层老楼。
70岁的李建国因先后2次中风瘫痪在床,每年平均5万的医药费和生活费均来自老楼一楼出租门店的租金。大儿子一家在“110路”上开了一间便利店,小儿子则从事物流配送工作,一大家人生活都较为拮据。
“作为老百姓我们也希望交通更便捷,也支持城市建设和发展,可祖屋拆了,父母没有生活收入,父亲看病怎么办?”李建国大儿子李平道出他家的现实痛点。
为切实消除李建国一家的顾虑,市委市政府、园林办事处、城南社区等党员干部每天上门同李平和家人讲解征收方案,一项项详细的给他们算清经济账、社会账……
“不想搬离故土,我们可以用发放的补偿款在周边购买二手房;老人不便上楼,我们就用市里发放的过渡安置费在附近有电梯的酒店进行过渡安置;城市发展好了、门前路通了,家里便利店生意越来越好,老人的赡养问题也会解决。”李平对拆迁后的生活有了信心,也开始给家里人做思想工作。
9月13日中秋节中午,李建国一家三代人在祖屋吃过团圆饭,举家搬出。
抢工期、保质量:铺出一条民心路
人心通,路路通。
“几十年,这里终于有了变化,开始越来越好了!”“110”路段旁白云宾馆的老板郭培松看着新修的泊油马路不禁感叹。
管线下地、雨污分流、改造管道箱涵……据介绍,该工程通过狠抓工程质量安全、工期调度,动用机械设备20台、施工作业人员200余人,严格按照国家次干道技术规范标准,日夜奋战,将原计划3个月的工期缩短至1个月完工,全力满足老百姓对通路通车的期盼。
眼下,“110路”已更名为南浦路,从潜阳路中点直通育才路、红梅路。
“我们还将铺设10米花岗岩人行道,同时进行道路的美化、亮化、绿化等工程建设,真正把这里铺设成一条‘民心路’。”胡凯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