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绿量:76.2%,颜值美之又美——潜江经济半年报述评(下)

盛夏,晓出。信步马昌湖畔。

波光粼粼中,接天莲叶无穷碧,倒影垂柳鱼儿戏,勾勒出一幅唯美画卷。这是我市修复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美景背后,是潜江人一路走来对绿色的坚守。上半年,我市坚持提升经济“含绿量”,着力绿色发展“加速度”,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

水乡园林,绿色之城按下“快进键”

马昌湖退渔还湖是我市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项目之一。从这里向东北瞭望,有一条汉南河,西起泽口闸,潜江段绵延15.4公里,流经全市多个村庄,沿线农民灌溉用水取自其中。

“长期以来,受工业废水、畜禽养殖污水、沿岸居民生活污水及垃圾污染,水质一度达到劣V类。”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回忆说,汉南河变清,一直是沿线群众最期盼的事。

欲解决这一环境污染,就要向“制污”企业“动刀子”,相当于断了“生财之道”。

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污染的代价,不是金钱能补偿得了的,而且祸及子孙。由此,一场“碧水保卫战”在全市打响。

要短暂的经济效益,还是宝贵的生态资源?马昌湖和汉南河式的问题,在潜江发展史上,曾无数次摆在面前,现在,潜江人给出的答案,永远是后者。

“这是一座绿色的城。”水乡园林——潜江,因绿而得名,因林而风情,因水而灵韵。上世纪70年代,一部反映潜江风貌的纪录片《水乡园林》在联合国公映。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的发展战略,掀起一股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的清爽之风,吹遍水乡园林。

“以最大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铁腕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让潜江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上半年,市委书记吴祖云专题调研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发出号令。

以产带城,绿色经济跑出“加速度”

“这是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投产后年可处置工业废弃物8万吨。”在潜江经济开发区,潜江东园深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马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大型综合固废处置企业,可处置固废类别涵盖国家固废名录中的29大类,建成后将是湖北省第二大综合固废处置单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北片石化精炼聚集区的“主战场”,潜江经济开发区围绕主攻龙头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深度发展循环经济,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4.6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2%。“坚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立足资源禀赋,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潜江经济开发区·竹根滩镇工委副书记、镇长胡军华介绍。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支撑,没有产业的城市既无生命力,也不可能持续发展。我市既要建设一个生态低碳之城,也要建设一个“人财两旺”之城。

上半年,我市加快推进工业污染治理,潜江国家高新区·泽口工业园和江汉工业园获认定合格化工园区,督促6家食品企业实施技改,督促中虾等水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查处一批不正常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的环境违法行为。

生态环境与发展质量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只有算好环保账,才能算准发展账。高质量发展是综合指标,从全市经济半年报看,一方面,我市以生态环境的“含绿量”提升着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各项经济指标均呈上涨之势:连续六个季度GDP稳定保持8%以上增速,第三产业占GDP比重37.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1%,快于工业增速5.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1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9%,全省第五。

另一方面,全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减排预计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全市空气优良天数138天、优良率76.2%。可见,环境治理不但没有影响发展,反而助推了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潜江,产业“新”字当头,发展“绿”字打底,新动能绘就了经济的“高颜值”,让我市经济潜力更大、后劲更强。

生态立市,绿色福利百姓“齐分享”

从“两山”理论,到“含绿量”新词的风行,从我市的城区到乡镇,“生态立市”的战略更加清晰。注重发展和生态共赢的“含绿量”指标,已经从原来的选答题,变成了必答题。这道题答得好不好,决定的不是执政者是否优秀,而是是否称职。

今年以来,随着对汉南河等境内河流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并对跨界断面水质实时监测,全市河流正发生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居住在汉南河边的泰丰办事处葛柘村村民蒋启运逢人便说:“河流回到了儿时才能看到的景象,钓鱼的人络绎不绝。”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渐进过程,我市正持续不断做绿色的“加法”,做污染的“减法”。一方面,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潜江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另一方面,项目招引“绿”字为先,存量企业转型升级,落后产能淘汰关停,坚决守护潜江的“绿水青山”。

“含绿量”就是“含金量”,不仅在乎GDP,更看中人均GDP、绿色GDP。我市在“加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加的是民生幸福指数,减的是人民心头隐忧。“加减”之间,是我市绿色发展的“科学运算”。

下半场,全市上下将继续把生态环境作为“底牌”、把环保准入作为“盾牌”、把绿色发展作为“王牌”,誓以生态环境的高颜值换来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换来百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来源:潜江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