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7月18日电 题:众志成城缚“苍龙”——直击湖南湘江洪水“大考”
新华社记者柳王敏、阳建、白田田、刘芳洲
7月17日,湖南解除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炎炎夏日,长沙晴空如洗。
前段时期,湖南省遭遇强降雨,湘江告急!紧急转移群众、日夜不眠抢修决口、马不停蹄恢复供水供电、迅速进行灾后自救重建……
面对湘江流域的这场洪水“大考”,三湘大地的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打响抗洪抢险、生产自救保卫战。
在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渔池头村,救援人员转移受灾群众(7月14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紧急!洪峰浪尖火速救援
7月6日以来,湖南境内强降雨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导致湘江干支流沿线城市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部分河段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洪峰过境,险象环生。
汛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各级党委政府迅速响应,干群携手,在洪峰浪尖中,转移群众,火速救援!
7月12日晚,永州市双牌县五里牌镇在连续强降雨后,多处山洪暴发。13日早上,五里牌镇青山里村大塘善水库杂物堵塞泄洪口,库内水位迅速升高。
“这里有险情,让我来!”青山里村党总支书记胡尚华脱下衣服,在滂沱大雨中潜入暗流汹涌的水里,协助疏通泄洪涵管,排除险情。
面对滔滔洪水,除了一批批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还有“橙色天使”奋战在最危险的地方。
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杨家桥街道一社区居民自驾船只义务转移群众和物资(7月14日摄)。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12日晚上11点,衡山县城南停车场,4名小孩和4位老人被围困,当时的水深已经超过普通人的身高。来自衡山县消防救援大队的蒲杨和四个战友,划着皮筏艇冲进洪水深处。
将儿童和老人托上皮筏艇后,五个消防员把救生衣脖子上的安全充气囊全部拉开,通过浮力在水中“漫步”前行。几百米的距离,行进异常艰难。蒲杨被水里的障碍物狠狠地戳了一下脊椎骨,他忍着剧痛前行,直到把受困群众安全转移。
据统计,此次湖南省降雨过程持续近11天,全省14个市州均受到洪涝灾害侵袭。截至7月17日上午10时,全省共有421万余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及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数71.5万余人。
暖心!洪水无情人间有爱
转移群众,妥善安置,在无情的洪水面前,一系列应对灾害的举措,温暖民心。
在衡阳市衡东县霞流镇受灾群众安置点,霞流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为灾区群众服务(7月11日摄)。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照顾得很好,我们很满足。”在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中学安置点,53岁的村民王艳云说。王艳云所在的富家桥镇渔池头村,14日受洪涝影响,全村几乎成为一座孤岛。王艳云被紧急转移至安置点,领取了生活必需品,并进行了体温、血压等初步医疗检查。安置点负责人说,从渔池头村转移出的群众将会在安置点生活3至5天。
这是衡阳市衡东县霞流镇一处受灾群众安置点(7月1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作为湖南这一轮洪水的重灾区,衡东县共紧急转移安置64834人,除投亲靠友的人员外,对暂无亲友可投靠的人员,将其妥善安置在招待所、学校和村委会暂住。衡东县财政部门紧急调拨资金510万元,购置发放足量的救灾毛巾毯以及食品、饮用水等物资,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洪水突袭,民间救援队也在行动。冷水滩区杨家桥街道伍家园社区,与湘江仅一堤之隔,洪水来时,整个社区瞬间一片汪洋。从小居住在这里的唐新林、唐满园两兄弟,转移群众、运送物资,他们成为民间救援的一支重要力量。洪水退去,兄弟俩又主动加入街道清淤行动中。
希望!干群齐心自救减损
“洪水退到哪里,淤泥清到哪里,消毒跟到哪里!”16日上午,湘江祁阳站水位已经降到警戒水位以下,城市街道、田间地头,清淤、排水、消毒、灭虫……无数忙碌的身影正在奋战在灾后重建一线。
在祁阳县龙山街道龙山社区,祁阳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居民家中消毒(7月16日摄)。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消毒工作伴随着洪水来临就开始了,只要有退水的地方,我们都会尽快赶到。”祁阳县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唐悃告诉记者,县疾控中心共出动10台消毒车、40名工作人员,对城区、乡村进行地面与井水消毒。
洪水退去,农作物受损严重,地方政府正积极组织动员农户补种、改种,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衡东县三樟镇的水稻和特色农产品黄贡椒受灾严重。16日,农业专家和乡镇干部实地查看受灾情况,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三樟镇镇长陈佳东介绍说,镇政府正在调运水稻种子,等洪水退去后马上补种;绝收的黄贡椒田里,则改种其他蔬菜品种。
在祁阳县白水镇柴塘村,承包了1200亩地种植槟榔芋的李德纯说,他在祁阳县共设立了3个基地,种植槟榔芋3000多亩。洪水过后,这几个基地正忙着排水、除虫等生产自救。
雨过天晴,攸县莲塘坳镇沿龙村的廖福成,正在受灾的田地里对秧苗重新播种。刚过去的这场洪水,冲毁了他种植的2000多亩水稻和400多亩瓜蒌田,损失严重。
“不等,不靠,我要勇于直面困难。”面对沉重的打击,这名42岁的退伍军人没有抱怨,没有退缩,而是以坚韧顽强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生产自救。
经历风雨,方见彩虹。在洪水肆虐的田间地头,廖福成和他的插秧机,正在播种新一轮希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