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骑车、过马路都不忘刷一刷手机——
马路“低头族”成安全新隐患
上海首条会发光人行道在外滩投入使用。人行道上发光地砖的颜色与行人信号灯颜色同步变化:绿灯时,发光地砖显示为闪烁的绿色;红灯时,发光地砖则切换为红色。醒目的颜色能更好地提示行人,尤其是“低头族”不要闯红灯。王 冈摄(人民视觉)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标配。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5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达15.89亿,很多人拥有不止一部手机。在手机服务人们工作、学习、娱乐的同时,人们也在生活中越来越依赖手机。时刻低头看手机的“低头族”几乎随处可见,甚至一些人开车、骑车、过马路也不忘刷一刷手机。马路“低头族”潜藏着哪些安全隐患?对此该如何治理?何时才能抬起头来?
走路看手机,真悬
7月15日上午,在交通繁忙的北京大望桥附近十字路口,只见过往的不少行人手里都拿着心爱的手机,哪怕在密集的车流中横穿马路时也依然时不时看上几眼手机,点上几下。一边操作手机一边骑电动车的快递员、外卖送餐员更是一个接一个,一心二用地在人流和车流之间快速穿梭,看得人心惊胆战。
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一位年轻女士一边看手机一边晃晃悠悠地骑着共享单车,对前方快速插过来的电动车来不及反应,一个急刹车停下时就已经和过往的电动车、自行车挤作了一团;一位骑电动车的快递小哥忙着查看手机,不顾路口红灯便径直闯了过去,让往来的机动车司机连忙踩刹车;更有一边看手机一边骑电动车的外卖小哥,过路口转弯时差点撞到路边的行人,吓得行人接连后退……这些频频发生的交通小摩擦虽然多数不至于构成交通事故,但却已然成为道路交通中的巨大安全隐患。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智能手机普及后“低头族”的一个缩影。如今,开车、过马路时用手机的现象并不少见,在交通违规行为中占据一定比例。仅今年3月,广州交警通过“智慧电警”抓拍到的开车打电话行为便多达800多例;厦门交警4月、5月两个月内抓拍查处此类行为1924例。相关调查显示,72.2%的人有在步行过马路时玩手机的经历。
如此行为背后隐藏的危害不容小视。据了解,开车时打电话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状态下的2.8倍;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状态下的23倍。有实验表明,开车时候看一眼手机最少需要3秒,假如汽车的驾驶时速是60km/h,看手机一眼则意味着会盲开约50米,存在极大风险。英国一项统计数据则显示,开车时发短信会导致驾驶员对路况反应速度降低35%,比酒驾和毒驾状态下的反应速度还要慢。同时,有研究显示,行人走路盯着手机时,平均视野只有正常走路时的5%,平均速度会减慢16%到33%。
马路“低头族”已成为交通领域的“新隐患”。然而,尽管各地都采取措施进行治理,这一现象却始终屡禁不止。
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一女子便因一边低头玩手机一边闯红灯横穿马路,与一辆摩托车相撞并致摩托车乘客死亡,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女子在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2018年9月公布的《第二届司法大数据专题分析课题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专题摘要显示,开车玩手机已经成为继无证驾驶、酒后驾驶之后诱发机动车交通事故的第三大原因,占比高达10.56%。
6月20日,“新时代·新活力——第六届内蒙古创意设计展”在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展览馆举行,共展出18所院校和协会的1200多组作品。图为观众在欣赏创意设计作品《低头族》。丁根厚摄(人民视觉)
普遍存在侥幸心理
马路低头族为何屡禁不止?并非人们不知道低头路上行存在安全隐患。有关机构的一项调查中,52.7%的受访者将走路看手机归因为对发生交通事故存在侥幸心理。
在山东读研究生的孙思琪是个资深“低头族”,几乎每过一两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走路的时候也不例外。她表示,自己走路时看手机,主要是因为习惯了随时接收和回复通讯消息,由于平时看手机的频率就很高,走路时也忍不住掏出手机看一下。孙思琪坦言,尽管自己清楚走路看手机有一定安全隐患,但“手机依赖症”让自己难以改掉这样的坏习惯。
除了个人习惯和意识问题,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也成为催生马路“低头族”的一大原因。
在北京经营水果生意的小韩日常负责店里的水果外卖配送。他表示,一边打电话一边骑电动车送水果是自己的工作常态,有时手机上收到新的指令或信息,即使是在快速骑行也要拿起手机看一下甚至做出回复,而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是自营的店,尚且有这种压力。各大外卖平台上的送餐员一般都有任务要求,如果完不成单量或者配送不及时就会被扣钱。因此,他们只能一边骑车一边打电话或看手机,以提高效率。”小韩说。
值得注意的是,马路低头族不同主体容易指责其他主体,而对自身则认为“不会出什么大事”。一位开车族坦言,知道开车不应该打电话,更不应该看手机、发微信,但仍会偶而为之。但是,他强调自己开车时只发“语音微信”,不会影响行车安全。反过来,他认为看手机的行人给司机造成很大困扰,“有的人一边过马路一边看手机,根本不看红绿灯,司机要鸣笛提醒才行”。然而,在接受采访的行人看来,走路看手机最多是行人之间彼此碰一下或者自己被绊一下,说声“对不起”就行了,驾车的人看手机则有可能酿成要命的大事,是应该从严治理的行为。
治理还需软硬兼施
马路“低头族“的危害在全球已经引起了重视。为了治理这一不良现象,有关各方可谓煞费苦心。
中国各地目前主要采取加强监管与处罚的方式进行整治。例如,在浙江,交警部门自今年6月10日起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固定执法点现场查处和电子警察自动抓拍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治理驾车时使用手机的违法行为。在广州,交管部门今年启用了9套采用最新检测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电警”系统,可自动检出开车打电话等违法行为,一旦发现即给予“记2分、罚100元”的惩处。
在国外,各国对马路“低头族“也采取一定处罚措施,处罚力度相比中国更为严厉。例如,新加坡禁止司机驾车时手持及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电子产品,一旦违反将面临最高12个月监禁及2000新加坡元的罚款。英国对开车时使用手机的驾驶员将提起“危险驾驶”起诉,最高可判入狱两年。
除了法律惩处,不少国家也试图采取技术等软手段降低马路“低头族”带来的隐患。例如,韩国政府投资开发了一款名为“手机僵尸”的APP,如果机主在走路时使用手机,该APP就会自动锁住屏幕,只有使用者完全停下时,手机才能解锁使用。荷兰尝试在人行道路面上设置交通信号灯,即将LED条嵌在路面上并与地上交通信号灯相连,使其与交通灯同步改变颜色,以便提醒“低头族”注意自身的交通安全。
中国地理学会城市与区域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文忠表示,马路“低头族”现象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出行文明还不成熟,这与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中国普及时间较短有一定关系。
张文忠指出,马路“低头族”现象的治理必须多管齐下,特别是将法律约束和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其中,机动车辆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的问题,需要交管部门严格执法,查处此类违法行为。相比之下,行人、骑电动车者看手机的问题则缺乏相关惩处规定。对此,张文忠认为,应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立此类行为的管理规范,提高惩处力度。“治理马路‘低头族’也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和行人的规则意识,逐步提高人们的交通出行素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