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长征路 | “通道转兵”使3万中央红军暂脱险境

这是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通道转兵纪念馆外景(6月18日摄)。 新华社发(陈泽国 摄)

新华社长沙6月29日电 题:实事求是,敢于担当——“通道转兵”使3万中央红军暂脱险境

新华社记者张瑞杰、柳王敏、袁汝婷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山环水绕。85年前,中央红军付出重大牺牲渡过湘江来到这里,部队已从江西出发时的8.6万人减员至3万余人。

见到第四道封锁线被突破,蒋介石紧急调集五六倍于中央红军的兵力在通道以北的城步、绥宁、靖县、洪江、武冈等地,构筑工事,张网以待,准备全歼红军。

1934年冬,红军面临战略选择的严峻生死关头。

参观者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通道转兵纪念馆内参观湘江战役场景(6月18日摄)。 新华社发(陈泽国 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在《长征行》一书中写道,经过惨烈的湘江之役,红军广大指战员都在思索:红军向何处去?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红军长征史》记载,1934年12月12日,中央主要负责人在通道境内召开了非常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解决处于危机情况下的红军行军路线和战略方针问题。

在会上,李德坚持要红军按原定的战略方针,立即北出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毛泽东坚持反对李德的意见,提出红军必须避实就虚西进贵州寻求机动,在川黔边创建新根据地。

当时担任李德翻译的伍修权回忆说:毛泽东同志西进贵州的主张,得到多数同志的赞同。中央鉴于形势,接受了这一正确建议。12日晚,中革军委发出“万万火急”电令……

《红军长征史》写道:短促的通道会议,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毛泽东第一次在中央有了发言权,也是他的意见第一次得到中央多数同志的赞同。

当日,中央红军依照中革军委命令,突然改变行军路线,转兵贵州,暂时脱离了险境。这就是红军长征中著名的“通道转兵”。

通道县红军长征史研究专家胡群松认为,“通道转兵”是一项尊重客观实际的决策,从危机中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

2012年,通道旧县址上建立了通道转兵纪念馆,记者见到了陈列的红军在通道留下的各种文物,以及中革军委那个晚上发出的“万万火急”电令复印件,它命令先头部队攻占黎平,打开入黔通道。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恭城书院,被认为是通道会议的会址。记者看到,恭城书院恢原了当时开会的桌椅、煤油灯、地图等场景,前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

通道转兵纪念馆的一面墙上,书写着几行字: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独立自主,敢于担当。

胡群松说:“‘通道转兵’说明,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发挥集体智慧来制定政策和处理问题。只有真正负起责任,积极作为,勇敢实践,才能夺取胜利。”

这是6月27日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通道转兵纪念馆拍摄的红军高级指挥员使用过的手枪。 新华社记者 王思维 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