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何凡 张劭博)近年来,全球航空运输业持续盈利,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面对拓展市场空间、提升竞争优势的重大机遇,各国都不容错失。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近日在第十届中国民航发展论坛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方位重塑民航业的形态、模式和格局。顺应这一潮流,中国民航正以“智慧机场”、“智慧空管”建设为抓手,努力探索一条智慧发展之路。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外立面装修工程全面完成,并已于近日完成首次真机验证。
市场有多大?未来15年全球业务量将翻倍
“航空具有巨大的变革力量,可推动世界各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航空创造的就业机会超过6550万个,对全球GDP的贡献超过2.7万亿美元。”国际民航组织(ICAO)理事会主席奥卢穆伊瓦·贝纳德·阿留说。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有效打通产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民航业与上下游产业及其它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提供便利,形成高效率、现代化的快速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实现互相支撑的良性发展新格局。
国际民航组织数据显示,2018年,国际航班量3800多万架次,载运了43亿乘客和5700万吨货物前往世界各地。据其预测,这些业务量在未来15年将会翻一番。
在市场规模增加、消费群体扩大、保障能力提升等因素支撑下,我国始终是全球发展最快的航空市场之一。作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中国正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
中国民航局近日发布的《2018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机场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6.0%。另外,民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57.8亿元。
今年以来,民航经济运行情况稳中有进。1-4月,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旅客吞吐量均保持平稳增长。而按照相关部署,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进程已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是其中重要一环,以智慧破解发展难题成为不二选择。
从航空公司与机场运营到旅客服务、市场营销及安全保证领域,数字化转型都将提供前所未有的创新机会和增长红利。
5月15日,海南航空北京至奥斯陆航线首航飞机在挪威奥斯陆国际机场降落,标志着这一航线成功首航。
服务有多好?刷脸登机、无感安检都不太远
等候托运行李、航班正点起飞、退改签手续办理……我们乘坐飞机出行时遇到的痛点并不算少。
“目前航空运输业的服务模式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现在航空旅客的消费心理、习惯、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有关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旅客希望出行无纸化、流程智能化,期待更为个性的交互式、体验式贴心服务。”冯正霖说。
在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宋志勇看来,航空公司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适应旅客需求的变化,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加快完成服务品质提升、商业模式转型和运营模式转型,而实现这三大任务离不开数字化转型。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韩文胜也表示,电子化出行能关注旅行时的每一个痛点,站在客户的角度重塑服务的链条,积极面对变革,提升客户的体验。“目前我们50%的旅客已经不再需要值机的环节,我们希望今年年底达到7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轮值董事长郭平分析称,在航空业尤其是机场,正在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实现资源分配优化,提升效率和统筹的管理。
他举例说:“一张脸就是一个典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提升旅客从值机、安检到登机的整体安全保障。人脸认证的旅客,可以在部分环节少感知甚至零感知的情况下,快速完成各个环节的安全检查。我们预计到2021年,中国50%的机场将在所有的接触点提供诸如像人脸识别的一站式服务。”
“事实证明,我们一度低估了智慧化的浪潮。”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治洲表示,“我们部署自助行李托运区时曾面临一些争议。因为之前在承载6000多万旅客的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部署了一台自助行李设备,发现使用者寥寥无几。现在,已部署300多台自助设备和50条出入境自助通关通道。经过一年运行,自助行李托运占比达50%,自助值机达74%。”
“航站楼变得非常空,合作伙伴希望进一步减少柜台。我们在想,下一代的航站楼不需要那么大,或者如果有航站楼可能更多是作为购物中心。”他认为,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将有大量的治理规则需要被更新。
航班有多准?“最强大脑”应对高度拥堵
“国内客运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力争保持80%,全国主要机场放行正常率和始发航班正常率力争达到85%。”持续完善航班正常工作,是2019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重点之一。
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制定航班时刻差异化调控机制,合理缩小管制间隔,转变管制运行方式,且需要打破数据壁垒,完成航权、时刻和预先飞行计划的数据融合,加快民航运行数据中心建设,完善空管、机场、航空公司及运行保障单位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机制。
谈及信息数据,冯正霖认为,其早已不是办公自动化的简单产物、生产运行的辅助性资源,而是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中最富交融性的驱动性资源。如何利用数据独有特性为民航变革赋能,应成为全球民航业界思考的重大课题。“我们要把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作为智慧民航建设的核心,智慧民航建设不能片面理解为新技术应用,而是面向未来,全面的、系统的业务流程智能化转变。”
在智慧运营领域,中国航信打造机场协同决策系统(A-CDM)为机场构建“智慧大脑”,让机场保障信息一目了然。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殷洪说:“我们的A-CDM产品,彻底打通了航班保障全链条,将航班流、旅客流等多个系统融为一体,38个保障节点全信息推送,工作人员只需一个手持移动端就能实时掌握所有信息,实现机场对航班各环节的掌控和精细管控。”
蔡治洲表示,“最强大脑”A-CDM对其正常性的贡献巨大,使得管制运行控制从原来的分钟级提高到秒级。“A-CDM平台起用后,白云机场的平均滑出时间减少了1分钟,旅行正常率提高了5.97%,始发离岗提高了7.26%。”
“针对高度拥堵的状况,只有智慧空管能解决这一难题。”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局局长车进军认为,基于航迹运行是未来空管发展的核心技术,是智慧空管发展趋势的一大特征。其将可以根据飞机的性能、航班时刻、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优化针对每个航班的航迹,使飞行与空管建立共同的行进优势,大大提高协同性、精准性、安全性。
在不远的未来,智慧民航将以数据流为载体,形成一个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等各类资源要素有机融合的民航生态圈。正如国务院发展中心主任李伟所说,我国民航业正迎来数字化转型的广阔蓝海。“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民航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化的创新能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