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立夏时节,记者走进熊口镇赵脑村万亩标准化虾稻共作基地,只见村民们正忙着整理刚起获的一筐筐小龙虾,准备送往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花儿吐艳,柳枝婀娜,致富的希望浸染在他们的脸庞。
“这几年村里发展虾稻产业,变化可大呢,路变宽了,新房多了,车也多了,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荷包变鼓啦。我们的生活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托了‘华山模式’的福。” 毛红林家庭农场农场主毛红林的妻子杜艳艳开心地对记者说。
何为“华山模式”?2014年,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熊口镇赵脑村进行大规模连片整治,流转全村1.2万亩土地,并将其整治为220个虾稻共作标准化单元向农户发包,通过“反租倒包”,进行标准化经营。在此基础上,实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这种“三权分置、土地流转、农民参与、互利共赢”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就是美名远播的“华山模式”。
作为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老员工,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刘时旋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他向记者介绍,随着我市龙虾产业不断提档升级,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模式无疑制约了其发展的脚步。为有效对接现代农业发展,在探索与改革中,集“土地流转经营、稻虾共作共生、镇企共建社区、市场强势引领、多方合作共赢”等于一体的“华山模式”应运而生。蓝图是宏伟的,但把宏伟蓝图转化成现实,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扶持。“政府帮助我们实施迁村腾地工程,为我们找来各方面的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还帮助申请贷款等,企业的需求在哪里,政府的服务就跟到哪里,我们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得益于政府的鼎力相助!” 刘时旋说。
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杨华喜主要负责公司车间公用设施、走道、外部环境卫生工作,每天进行几个小时的轻体力劳动,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对于这样一份离家近又轻松的工作,杨华喜很满意,他说:“能在这里工作,离不开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
“用工难”“用工荒”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普遍存在的顽疾,为了让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能大步奔跑在潜江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针对该公司用工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为该公司“牵线搭桥”,帮助该公司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不仅彻底解决了该公司每年5月份小龙虾销售旺季的2300个用工缺口,还为周边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实现了双赢。
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如今的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靠“华山模式”从单纯的农产品生产向生产、加工、销售、品牌运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转变。同时,通过废弃虾壳深加工,开发出甲壳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传统农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不仅帮助周边2000余农户(其中贫困、残疾户310户)走上了致富之路,还实现了地增多、粮增产、田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利、企业增效的良好局面,出现了新市民、新城镇、新农村等新型城乡关系,解决了集体、农民、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赵脑村也从远近闻名的“水窝子”村变成了富裕村。(来源:潜江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