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曹以成)4月10日、11日晚,大型现实题材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登陆北京保利大剧院。该剧目自去年9月在潜首演后,又先后在湖南、河南、江西等地进行了30余场巡演。
作为本土原创作品,这是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第一部走出去到全国巡演的剧目。知名编剧、中国影协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赵葆华认为,这部戏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是一般的爱情故事,而是两代人的守望。
老一辈:穷苦时代的爱恨交织
回首30年前人们的生活,物资匮乏,日子捉襟见肘,婚姻里求保暖、窘境中求生存,才会出现“姑娘嫁河东,光棍满村游”的局面。
“青年时期的王老五与荷花本是情投意合打算结亲了,无奈荷花的父亲病重急需用钱,那时候大家的条件都贫苦,老五家也拿不出钱来,她只能以讨礼金为由,断了与老五之间的情分,被迫嫁给了河东村的一个包工头,曾许诺为老五做的一双新鞋也迟迟没有送出手。不明真相的老五一直认定荷花是一个贪图富贵的人。”荷花嫂扮演者李春华说。
青年王老五与荷花的爱情之梦破灭,看着残酷却又属正常,且具代表性。那是时代留下的遗憾,让人难以释怀,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未能消除隐痛。
3年后,荷花嫂因遇人不淑,带着女儿赵小荷回到河西村,独自将其抚养长大。女儿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却没钱交学费,荷花嫂百般无奈,不得不向王老五求助,结果遭到冷嘲热讽、恶语相讥,自此,两人的误会越来越深。
“其实老五是个嘴恶心善的人,口头拒绝了荷花的求助,却又以她偶像‘吴兴中’的名义捐了一笔钱,帮她解了燃眉之急。”李春华说,这两人内心仍旧彼此爱慕,却因心中种种误会,一见面便相互折磨,这是一种非常纠结的爱。
老一辈是苦辣辛酸、爱恨交织、波澜起伏的守望。30年的爱恨情缘,这其中酸甜苦辣、百味杂陈,剪不断、解不开,从而引发了他们对各自儿、女的爱情加以阻止干涉。
年青辈:新时代下的勇敢追爱
王老五的儿子王大顺是一位年轻能干的村主任,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依靠与华山公司联合开发的万亩虾稻共作基地,以及村民们勤劳朴实的双手,30年后的河西村已然生活富足、物质丰盈,出现了“姑娘不外嫁,剩女满村留”的状况。
荷花嫂的女儿赵小荷博士毕业后不顾母亲反对,毅然回到家乡,进入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龙虾种苗,投入到了振兴乡村的建设队伍中。同时,与青梅竹马的王大顺不期而遇。
“大顺跟小荷从小一起长大,又多了层合作关系,工作往来变多了,也正是这时候才知道原来双方父母之间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积怨。”赵小荷的扮演者付潜芬说。
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10年,王大顺和赵小荷发现彼此内心在等待的依然是对方。“村迁了人迁了大树不迁,当年那棵槐树还在,他们在月下树前回忆童年往事、表白心意、谈恋爱、求婚,一幕幕显得格外浪漫。”两位年轻人没有让上一辈的爱情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而是彼此坦露爱意,大步朝着幸福的爱情生活迈进。
年青一代人的爱情方式和观念,无形中化解了王老五与荷花婶心中多年来的情结,在王大顺为河西村和华山公司张罗的联谊晚会上,多年前的学费之谜昭然若揭,一曲名为《十许鞋》的民间小调悠悠响起,让这对30年的“冤家”打开心结,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期待……
年青辈的爱情,是默默、铭心、幸福的守望。新的时代给予了人们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他们的生活追求没有止步于物质层面,而是要打造一个美丽幸福的精神家园,圆一个父辈们曾经的梦。
河西村30年由光棍村变为剩女村的转变过程,折射出的是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日新月异的生活。而两个家庭两代人的爱情,折射出的是40年来,人民物质生活和思想观念上的双重变化,大家由此发出了“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感慨与心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