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云上潜江报道  一项项农业产业规划振奋人心,一个个涉农项目加速推进,一个个美丽乡村焕发新颜……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行走在广袤的潜江大地,到处激荡着乡村振兴的澎湃春潮:稻田里火红的小龙虾活蹦乱跳,道路旁金黄色的油菜花芳香扑鼻,大棚中鲜嫩的草莓娇艳欲滴,果园内桃花、梨花争奇斗艳……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布局——南红北绿

“今年的小龙虾已经上市了,青虾可以卖到40多元一斤,小虾也能卖30多元一斤,还供不应求!”近日,在浩口镇汪湖村一组虾稻共作田间,养殖户张后红一脸兴奋地说,去年他在自家的9亩水稻田里进行虾稻共作,没想到当年就收入5万多元。今年仅5天时间,又有1万多元的进账。

在潜江经济开发区·竹根滩镇黑流渡村,半夏纷纷破土而出、露出嫩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管理好了,一亩田可收获1500斤左右,每斤15到25元,收入还蛮可观。”种植大户贺勇信心满满。

贺勇的这份信心来自他多年的种植经验和今年吹来的政策东风。

日前,《中共潜江市委 潜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对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进行部署。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虾-稻主导产业和半夏潜力产业,建设80万亩高标准虾稻共作基地和1万亩高标准半夏种植基地,丰富“潜江龙虾”“潜江虾稻”“潜半夏”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品牌输出。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广‘按户连片’,水田区推广虾稻共作模式,旱田区推广半夏、大豆、艾草与蔬菜连作及轮作模式,构建‘南红北绿’产业布局。”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格局——三产融合

洗净的大豆经过全自动研磨、加热,顺着管道直接输送到生产线上,经过工人师傅现场点浆、搅拌,很快豆腐、豆泡、豆干、千张等多个品种就制作完成。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忙碌而有序。

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模式,在竹根滩外滩流转土地2000亩,选育了一批优质大豆品种。“竹根滩外滩土质、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大豆,产出的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该公司总经理关品如是说。

有着“生态新彭洲、潜江后花园”美誉的凤林苑农庄,是潜江经济开发区·竹根滩镇引进的重点农业项目之一。凤林苑农庄紧紧依托彭洲村区位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生态种养和乡村旅游初具规模。

“一、二期投资3680万元,初步建成农技培训基地、乡旅接待基地、种植养殖基地等。”凤林苑养殖基地负责人钟昭华说,今后将辐射带动周边三江、彭洲、潜河、泗河、万滩等村农户开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花卉苗木、盆景景观、乡旅接待等,带领当地老百姓一起富起来。

我市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做大培强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的农产品初加工,以加工业带动生态种植业和服务业,形成了“一产精、二产强、三产旺”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成局——全域振兴

“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这已成为我市农民的共同感受。置身于水乡农村,美丽、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村庄更美更靓了,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强基础,村庄更靓了。我市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绿的空间、清的水质、蓝的天空成为常态,乡村“颜值”不断刷新。今年,我市将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绿地,为村民提供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实现村庄整洁靓丽,绿树成荫。

兴产业,农民更富了。我市抢抓国家“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属性”试点机遇,创新建立“政府+企业+供销社+农户”农政企联合新模式,发挥供销社积极作用,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目前,全市从事虾稻种养超过4万人,从事其它高效种养超过1万人,每年在企业基地、合作社务工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眼下,我市紧紧围绕“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发展战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共同发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潜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