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记“明星产业”潜半夏产业的崛起之路

云上潜江报道 半夏在我国有2000多年药用历史,是一味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大品种。我市是半夏道地产区,2012年,潜半夏成为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16年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潜江地处北纬30度,四季分明、气候温润,汉水与长江冲积形成的泥沙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湿润肥沃、透气性好,为潜半夏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李小平介绍。

因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潜半夏总酸比药典标准高出一倍,远高于其他地区半夏。犹如贝露冠之以川字而成川贝,天赋异禀的潜半夏也闻名遐迩,成为行销海内外的道地中药。

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潜半夏供不应求,采挖蔚然成风,造成野生半夏过度挖掘,且无序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导致潜半夏产业发展一直不温不火。

比“潜江龙虾”起步早、起点高的潜半夏,未能像“潜江龙虾”一样走出自己的“星光大道”。

守着“王牌”,如何谋发展?

4年前,看到市场空白,潜江市潜半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潜半夏药业)率先行动起来:牵头制定了半夏人工种植湖北省地方标准《中药材半夏生产技术规程》;联合市农业、扶贫等部门制定《“万户万亩万元”潜半夏种植推广实施方案》。与此同时,推广“反租倒包”集中连片模式,发展GAP设施种植标准基地,带动产业规模发展。

同时,建设了道地药材博物馆、康养住宿,正在建设国医馆、国药店、药膳馆、中医养生体验馆,即将建设以药用植物园、药王祠等健康文化旅游项目为基础的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潜半夏药业在种苗繁育、规模化种植、产业化运作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潜半夏是老品牌,市场需求量极大,但潜半夏产业是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市场的需求。

正如我市二十年养大“一只虾”,一个产业的做大做强,仅凭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更需要政府的重视支持、顶层设计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潜伏”多年,潜半夏产业的历史机遇终于来了——

去年,省委书记蒋超良明确提出,要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湖北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2018-2022)》将潜江作为半夏的首要优势区域。去年评选出来的湖北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潜半夏名列其中。

今年,市委书记吴祖云在市委八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发展半夏潜力产业,借助潜半夏品牌品质优势,积极推广“万户万亩万元”模式,大力引进知名中药企业,倾力打造半夏全产业链条,形成又一个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明星产业”。

在省市两级的聚焦、顶层设计的推动下,潜半夏产业犹如星星之火,凭借强劲东风,形成了“燎原之势”。一个比肩“潜江龙虾”的“明星产业”如睡狮般苏醒,开始发力!

产业领跑空窗期只有两三年,厚积薄发的潜半夏产业,又将如何发力?

周矶管理区党委书记叶倚虎表示,将积极助推潜半夏产业做大做强。在一产业上,抓潜半夏种源生产基地建设,打造集良种繁育、规范种植、技术服务、产销对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二产业上,抓潜半夏精深加工,推介潜半夏品质为标准,以商招商,引进知名中医药企业,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三产业上,抓半夏交易发展中心建设,提供半夏交易、烘干、仓储服务,带动产业销售市场,将潜江打造成全国半夏交易的集散地。同时,结合潜半夏道地药材博物馆、康养中心等促进康养旅游,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潜半夏药业董事长袁海军表示,将立足潜半夏品质品牌优势和原料资源,瞄准行业内知名大型企业和大量使用半夏作为原料的一线企业进行招商,同云南白药、新荷花、中国中药、南京同仁堂等企业合作,强强联手形成绝对竞争优势。

我市还将成立规范的药材药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通过高频率高标准的检验检测,把好产品质量关,杜绝假冒、劣质产品流向市场,维护潜半夏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我市对潜半夏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涵盖项目用地、厂房建设、设备购置、项目建设等方面,政府各相关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为潜半夏公司的业务发展保驾护航,为潜半夏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目前,在各方努力下,潜半夏人工种植面积约7000亩,两季亩平产量在1000斤以上。

如今,凭着天时、地利、人和,潜半夏产业链正加速形成,成为我市又一个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明星产业”指日可待。(来源:潜江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