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猪年“无春” 专家:不宜嫁娶更是无稽之谈

随着春节的临近,一则这样的消息在网上甚为流传:根据农历,2019年两头没有春天(立春),民间俗称“寡妇年”,不宜婚丧嫁娶。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根据,出现这种现象与天文历法有关。”1月21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黎耕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没有立春的现象是由于农历和公历的推算方法不同产生的,而“无春年”不宜嫁娶更是无稽之谈。

不同历法差异导致“无春年”

民间所谓的“无春年”“两头春”等都与春节的阳历日期不固定有关。“至于春节的阳历日期为何不固定,那就要从历法的来源说起。”黎耕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把农历和阴历画等号,误以为是一回事。其实,历法分为3种,即阳历(公历)、阴历和阴阳历(农历)。

阳历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即一回归年定为一年,一年划分成12个月,平年365天,每隔4年便要闰一天,加在2月的天数上,即平年2月28天,闰年便是29天,其余每月的天数不变。根据阳历日期,可知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但它不能显示月亮的圆缺,这对那些需要根据月相了解潮汐变化的人来说是不便的。

阴历则以月亮的圆缺周期作为一个月,一个月29.5天,一年12个月,它完全不考虑太阳的运动规律,因而阴历的日期不能显示四季冷暖。这种历法实用价值太小,现在仅有少数国家使用。

我国现行的农历即是一种阴阳合历,它扬阳历之长避阴历之短,根据月亮的盈亏周期确定“月”,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即一回归年作为一年的平均长度。农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比回归年少11天左右。

“如果只考虑月亮周期,一年12个月就少了10多天,10年下来就是100多天。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时序和天时错乱的现象,如冬夏颠倒。”黎耕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需要添加闰月。中国古代历法很早便采用“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规定12个平年,每年12个月;另7年每年增加1个月,变成13个月,这个增加的月便叫“闰月”。

对此,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王玉民也曾指出,农历19年增加7个闰月后,就大致保证了农历19年内平均一年的长度约为365又1/4日。由此,如果上一年农历没有闰月,那么下一年的春节就会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一年农历有闰月,下一年的春节就会比上年推迟19天左右。所以春节的阳历日期是不固定的。

今年立春是在公历2019年2月4日,转换为农历则是戊戌年十二月三十日。可见,2019年没有立春,只是因为立春赶上了农历除夕夜。

有无立春无关人类吉凶祸福

“由此可以看出,‘无春年’完全是正常现象。”黎耕说,因为农历平年355天,可能会有这一年恰好落在两个立春之间的情况,就像今年。还有之前的2013年。那年2月4日立春,但农历正月初一为2月10日,腊月三十为2014年1月30日,整个农历葵巳年内都没有立春节气。

再就是“一年两头春”现象。“一般有闰月的年份都是两头春。”王玉民说,2014年马年插进一个闰月,共385天。因为一年开始得早,所以正月初五(即2014年2月4日)立春,又因为农历年结束得晚,因此下次立春——腊月十六(2015年2月4日)也在本农历年内,一年两头都是立春,故称“两头春”。当然,也有农历年只有一个立春日的,又称“单春年”,如2011农历辛卯兔年。

“‘两头春’‘无春年’或‘单春年’都是经常发生的,只是正常的历法演变所致,公众不必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将其与吉凶祸福等相联系。”王玉民强调。

对此,也有专家认为,寡妇年可能是来自寡年的说法,寡是缺乏的意思,没有立春的年份为寡春。事实上,这种无春年和寡妇完全没有关系,更不用说与婚丧嫁娶有什么关联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