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潜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首次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经济硬实力凸显;
国际马拉松、“环中国”自行车赛、“一会一节”、农民丰收节、剧本交易会……好戏连台,炒热水乡园林。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梳理这些标志性事件,可以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径——协调发展。
一直以来,潜江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统筹兼顾、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环节中增强发展后劲,在优势资源上作好可持续发展文章。
万紫千红才是春
在新时代,国家推动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接连实施……
这些国家战略为我市加速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带来了诸多机遇,让潜江打造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的信心更足。
镇富则民富,镇强则市兴,镇域协调则市域协调,潜江协调发展的春天已然来到——
潜江经济开发区里,金澳科技、永安药业等企业开足马力抓项目建设,筑牢传统产业基石;王场镇以光纤产业为动力,化蛹成蝶,高新产业小镇异军突起;熊口镇“华山模式”营造出农民富、农村旺、产业兴的喜人局面,全国特色小镇等荣誉实至名归;龙湾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千年底蕴造就的钟灵之地,让龙湾成为潜江旅游产业的新地标……
如今,通过支持各地依托资源禀赋特色发展,我市培育出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化古镇、旅游名镇。
在刚刚结束的市委八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市根据城乡融合、产业聚集、特色分工思路,提出了“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的发展新思路。
这张蓝图中,四个关键支撑点即东片现代服务聚集区、南片智能制造聚集区、西片特色产业聚集区和北片石化精炼聚集区,它们既代表了潜江发展的过去,更指明了发展的未来。
区域联动、协调发展,必将让潜江高质量发展特色更明,底气更足。
厚培沃土孕活力
2019年到来之际,长飞科技园又传捷报:长飞潜江OVD预制棒扩产项目投产,总产能达1500吨,成为全球目前最大规模的单体预制棒生产项目。
自2017年3月,长飞光纤潜江有限公司光纤产业化项目一期投产以来,短短两年间,“长飞速度”一次次刷新,成为潜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2018年,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5%。
协调要求“身、心”系统平衡,既强调物质文明又注重精神文明,“硬实力”和“软实力”一起增强。
去年,我市深入开展“部门服务企业”等活动,积极搭建融资、信用担保对接平台,截至2018年10月底,政银集合贷、助保贷共为35家企业发放贷款26640万元。同时,围绕“降成本、去产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土壤肥沃了,大树日益参天,也成功引来一群群鸟儿栖息。去年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市利用省外资金192.10亿元,省商务厅认定158.37亿元,同比增长6.14%,省直管市排名第一。
去年12月19日,我市举行第四届潜江市道德模范致敬礼活动,现场表彰李煊琳等10名“潜江市道德模范”和周红芝等4名“潜江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凡人善举,彰显道德力量;德耀潜江,弘扬时代精神。正如市委书记吴祖云所说,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将为潜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厚的道德滋养。
妙思巧手织锦绣
冬日里,白鹭湖管理区关山办事处一派安宁。沃野之上,连片虾稻共作基地让原本贫瘠的村落,成为白鹭湖边最富足的地方。
管理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流转土地18000余亩,虾稻共作面积已达3.8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90%,虾稻总产值约2.49亿元,亩平纯利润超3500元。
不仅是白鹭湖管理区,近年来,我市把现代农业产业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以虾-稻特色产业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市建成虾-稻种植养殖的完备产业链,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走出城乡产业发展“一盘棋”。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全市虾-稻产业综合产值达235亿元,同比增长35%,累计带动10万人就业致富、2万人脱贫。预计全年建成高标准虾稻共作基地75万亩,综合产值达到310亿元。
特色产业火了一座城,而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更让潜江城乡再添新颜。
多年的围垦侵占,曾经烟波浩瀚的返湾湖仅剩下8000亩水面。
如今,在长江大保护引领下,湖长制等湖泊管理措施和退渔、退田还湖等生态保护措施落地生根,引江水、通河水、连湖水,返湾湖核心保护区内4000多亩鱼塘和虾稻田逐渐腾退为湖,绿色发展在这里唱起了主角。
与此同时,周边村民们自发开展门前屋后环境治理,通过发展体育休闲及旅游产业,带动脱贫致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序曲。
经济持续稳定向好,社会各项事业同步迈进……统筹协调,让潜江发展之路有量、有质、更有力。(来源:潜江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