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潜江新闻网记者 曹以成)在王场镇施场村,提起46岁的张年红,村里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老张不服输、有闯劲儿,是全村人的致富好榜样!
张年红以前靠着18亩的鱼池维持生计,“四大家鱼”的产销情况并不好,8年以来,每年都只能落成2万元钱左右,家里上有2位年迈老人需要照顾,下要供2个孩子读书,妻子又没有工作,家庭生活入不敷出。
张年红的家庭状况引起了村里的关注,村干部经常到他家中走访慰问,2014年,他们一家通过建档立卡,成为村里的帮扶对象,妻子受引荐去外地从事服装工作,解决了就业问题,2015年,村里又帮他申请到危房改造的资金,加上自己努力赚的钱补贴建了新房子,顺利脱了贫。
21日下午,记者来到张年红家看到,一栋米色的两层小楼耸立在前,家里电视机、电冰箱、三轮摩托车等一应俱全,家门前的鱼池早已经变成了虾稻共作田,还有15亩新扩增的虾田正在建设当中。
原来,在感激村里输血式的帮扶之余,张年红也想凭自己的勤劳,让生活变得更好,不辜负党的好政策。2016年11月,在村干部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开始转型养虾。
“村里帮我流转了10余亩地,又帮忙申请了10万余元的小额贷款和特色种养殖补贴,鱼池改造、基础建设、虾苗、饲料等等一起大概投了20万吧,不过去年第一年就回了本,今年还拿了个好收成,纯赚10万多元。”张年红说,养虾除了自然环境,技术也是必备条件,在这中间,村里对他的帮助可不少。
“村里帮我报名参加小龙虾技术培训,时不时还有水产局的专业技术人员下来指导。每次培训会上还能结交到各地的养虾大户,虾农微信群加了好几个,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就在群里请教大家。”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张年红付出了许多汗水,现在养虾虽忙碌,生活却有盼头。
“来自兴隆河的水非常好,但没有技术,谁都不敢养虾,张年红是全村第一个开始养虾的,如今他的虾稻发展好,这才激起我们的信心。”在张年红的带动下,村民们都开始跃跃欲试,一年时间内,全村发展了1720亩虾稻共作田。
“以前,扶贫年年搞,但始终找不到门路,现在好,输血变造血,依靠虾稻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不少贫困户解决就业甚至自己创业。目前,全村62户贫困户中,已有10户参与到了虾稻种养殖当中。”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子国介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