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潜江报道 《河西村的故事》是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精心打造的现实题材大戏,也是第三届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成果,该剧围绕潜江虾稻产业发展的主线,以小人物折射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乡村巨变。
今年,该剧压轴第三届湖北艺术节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从“台前”,到“幕后”,优秀的戏剧究竟是如何炼成的,该剧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12月10日晚上七点半,外面天寒地冻,曹禺大剧院内却热火朝天。《河西村的故事》剧组正在紧张排练,为即将到来的第四届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展演做准备。
这部戏,已出炉8个月,且多次进行展演,但演员们依旧不敢松懈,精确打磨每一个细节。
这部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背后离不开一流的剧本、导演、音乐、舞美、灯光、服装、道具等高素质团队的通力合作。
一流剧本:扎根基层、冒着热气
河西村的原型熊口镇赵脑村以前是个“水袋子”,是出了名的“光棍村”,而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成为我国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其美丽富饶的新农村新风貌,令人震撼,令人振奋。正是这种沧桑巨变的历史进程,激发了编剧的创作热情。
“为了寻找创作灵感,我从今年惊蛰开始,数次到赵脑村及华山、莱克公司采访。”该剧编剧、国家一级编剧周慧说,“深入基层才知道,潜江的农村变化这么大,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靠着虾稻产业带动,赵脑村从人人嫌弃的“水袋子”变成人人羡慕的“金袋子”。新农村的新面貌、新农民的自信,让他很受触动。
赵脑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想起一句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便想以河西村来展开故事。
“主题确定了,我将笔墨放在人物上,用人物的情感、故事串起村里的发展变化。”在华山公司参观的时候,周慧看到墙上有一位女博士的图片。“女博士也愿意回乡!”瞬间的灵感撞击,让他找到了女主角的原型。
搜集了大量素材,现实和思维剧烈碰撞,周慧感觉自己像“曹禺附体,燃了起来。”回到家后,他埋头创作,《河西村的故事》剧本一气呵成。
7月9日,剧本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剧本有人物、有故事、有生活气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故事切入点新颖独到,有别于当下泛滥的农村致富题材剧目;唱词优美,情感真实,极好地演绎了地方特色。
一流演员:戏比天大、用情投入
优秀的戏剧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该剧由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得主胡新中、李春华两位花鼓戏名家和优秀青年演员答沙、傅潜芬、吴珍珍、陈斌等联袂出演。一流的演出团队,比拼的是精湛的演技和高度的敬业精神。
刚开始排练的时候,正好是夏天,胡新中每天都准时到曹禺戏楼排练。一天,胡新中走在路上突然感到心慌气短,半边身体仿佛被切掉了一样不听使唤,连抬脚这样简单的动作都变得很吃力。
胡新中使出浑身力气,缓步来到曹禺戏楼。看到大家排练得热火朝天,他瞬间又有劲了。身体不适的状况持续了好几天。后来在爱人的督促下去检查,医生说“这就是中风,必须立刻住院。”本来还想继续排练的胡新中拗不过医生和爱人,就住进了医院,一住就是11天。
每天在病床上,胡新中都没有闲着,不断琢磨着戏中人物的角色、唱腔。一出院回到剧组,他每天都以十二分的精神站在舞台上。
在大悟县演出是露天舞台,十分寒冷,剧中有几场戏需要穿单衣。有人担心地说“这么冷,后面还有好多场戏,要是冻感冒了可怎么办,多穿一点也不要紧。”
“不行,戏比天大。戏中人物的穿着都是根据情节安排好了的,换造型会造成出戏,显得突兀。”胡新中说,再冷,也要尊重戏中设定的角色。
青年演员的敬业精神也丝毫不输老艺人。“大家演起戏来就什么都不顾了。”刚开始排戏的时候,青年主演付潜芬刚生宝宝不久。她每天一边带孩子,一边排练,无缝切换妈妈和演员的角色。往往是这边孩子哭,那边开始唱。孩子的爸爸就是该剧的男主角扮演者答沙,他和妻子一起在拍戏间隙照顾孩子。如今,两人的孩子答诗茹一岁了,耳濡目染,一走进排练室,她也会咿咿呀呀有模有样地跟着唱起来。
正因为剧组老中青演员的倾情演出,才让这出戏每一帧都是最美的画面。
一流制作:精益求精、各美其美
“导演难在将文字转换为生动活泼的舞台画面。”该剧导演、国家一级导演黄鸣现表示,比较欣慰的是,他找到了一种妥帖、恰当的表现形式。
在如何灵活安排人物上,黄鸣现下足了功夫。他用十二女子歌队的形式穿插全剧,灵活地运用歌队,使其在剧中承担着伴唱、伴舞、道具和剧中人的任务,显得别出心裁、富有趣味。
“导演深度挖掘人物的内心、潜台词、情感起伏,让戏中人物活了起来。”胡新中表示。
同样用心的还有——76岁的作曲设计杨礼福每天都在现场跟场,不断修改细节;音乐设计吴粤北、配器指挥魏维、舞美设计胡佐、灯光设计齐世明、服装设计王笠君、造型设计王玲英、舞蹈编导卢慧……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精益求精。
一流的团队,带来的是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著名剧作家宋西庭认为该剧选题角度新颖,既有继承,更有创新,舞台效果令人惊喜。
《河西村的故事》自10月15日成功首演以来,多次展演,场场火爆、喝彩不断。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徐中兵表示,该剧为潜江“城乡一体、走在前列”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为潜江建设文化名市、打造“中国戏剧之都”贡献了力量。(来源:潜江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